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90篇
  免费   238篇
  国内免费   498篇
教育   42904篇
科学研究   8401篇
各国文化   58篇
体育   4548篇
综合类   1970篇
文化理论   233篇
信息传播   3612篇
  2024年   194篇
  2023年   960篇
  2022年   531篇
  2021年   732篇
  2020年   847篇
  2019年   864篇
  2018年   513篇
  2017年   820篇
  2016年   1193篇
  2015年   2172篇
  2014年   4684篇
  2013年   3419篇
  2012年   3912篇
  2011年   4207篇
  2010年   3870篇
  2009年   3773篇
  2008年   4378篇
  2007年   3525篇
  2006年   2778篇
  2005年   2797篇
  2004年   3357篇
  2003年   3051篇
  2002年   2284篇
  2001年   1765篇
  2000年   1913篇
  1999年   656篇
  1998年   443篇
  1997年   370篇
  1996年   393篇
  1995年   306篇
  1994年   253篇
  1993年   188篇
  1992年   155篇
  1991年   136篇
  1990年   162篇
  1989年   9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如何使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在激烈运动、大强度的体能训练后,在较短时间内尽快得到调整恢复,是运动训练工作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积极性休息是训练过程中消除疲劳、加速体能恢复的有效手段,其形式方法多样,在运用方面也应有所选择,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12.
常光先 《垂钓》2003,(8):22-23
流动浮钓法和定点浮钓法历来是广大钓友擒拿鲢鳙的主要招数,可由于多种原因,效果总是不大令人满意。下面介绍的就是一种将二者的优点结合起来、行之有效的钓法。  相似文献   
13.
马华 《垂钓》2003,(9):37-38
基础饵在当前可算是一个新概念,但在不久的将来。它一定会成为钓、鱼人的新宠。,  相似文献   
14.
15.
李国兴 《武当》2003,(3):10-12
张三丰是明代著名的道教人物,其功绩在于开创了武当教派,深化了内丹修炼技术,创编了太极拳与内家拳等。据《道统源流》记载,该派渊源于陈致虚和陈抟。清李西月则认为:“大道渊源始于老子,一传尹文始,……文始传麻衣,麻衣传希夷(即陈持),希夷传火龙,火龙传三丰;或以为隐仙派者(《张三丰先生全集》)。所谓的“隐仙”,是指隐居山  相似文献   
16.
尚儒彪 《武当》2003,(9):62-63
古代所称的瘟疫,即当今传染性疾病。因为道教素来“重人贵生”,追求的是“长生久视”,所以对疾病的预防特别重视。早在三国时期便有“诸葛武侯行军散”以防瘟疫,后经数十代道医们的不懈努力,直到清朝中叶,武当山道教的医生们,已研究出一套较为完整的口服、淋浴、佩、涂等诸多预防方法,防治传染病,为广大劳动人民的健康做出过重大贡献。这些古老  相似文献   
17.
陈伟 《精武》2003,(8):34-34
在散打比赛中,优秀的运动员总能寻找出对手的弱点,并采取相应的战术,以己之长,克彼之短,战胜对手。正确地运用战术,不但省时、省力,而且还可以弥补自身技术上的不足。但是,要在激烈的赛场上认真分析对手.并正确运用战术,不但需要头脑冷静、反应灵活,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对症下药”,即针对不同类型的对手,采取不同的、行之有效的对抗战术。下面几种类型的对手是我们经常遇到的,让我们研究一下采用什么样的战术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8.
徐银舟 《垂钓》2003,(3):25-27
了解了悬坠钓组的特征,让我们来亲手调试一下浮标!从调标的步骤到灵钝的调整,徐银舟先生的讲解详实而生动。  相似文献   
19.
图象在物理实验探究和问题解决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伏安法测量电热毯电阻的实验案例,介绍了利用Excel绘制函数图象,分析实验,检验假设以及进行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0.
龚志红 《湖南教育》2002,(14):53-53
诵听法。在诗歌、戏剧类文体的阅读教学中,我指导学生运用诵听法,就是将“听人读”与“自己背”结合起来,交替进行,通过各种感官获得记忆效果。诗歌的音韵、节律的美感与戏剧人物语言的口语化的特点,单凭读是很难有深刻体会的。由于语言即逝性的特点,学生必须及时、准确地接受语言信息,提取要点,迅速领会。这样,诵听结合在刺激学生大脑的反映速度、促进阅读时对信息的快速筛选、理解等方面可起到积极作用。我一般是让一组同学朗读,其余同学静听。或者个别读、分角色朗读,其余同学静听。学生朗读时尽量不看书,颇似电视播音员。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