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89篇
科学研究   19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黑热病是民国时期肆虐淮河流域的一大传染病,夏季最为盛行。该病几乎每年都会发生,自1931年江淮大水灾之后,患病人数逐年增加,患病区域不断扩大。受经济条件及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大多散布于乡村,城市较为少见。总体而言,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以30岁以下的人居多。  相似文献   
132.
基于淮河流域2002—2010年水资源利用数据,应用基尼系数对淮河流域水资源空间利用结构的定量化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水资源与耕地空间基尼系数、与城镇的空间基尼系数、与农村人口的空间基尼系数分别为0.32、0.47、0.20。表明城镇人口的空间分布最不均衡,而农村人口的空间分布则较为分散。淮河流域水资源空间基尼系数为0.34,空间安全程度一般。  相似文献   
133.
淮河流域地跨河南、安徽、山东、江苏四省,流经多个县市,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民国时期淮河流域方志资料十分丰富,与经济相关的内容所占比重较大,尤其是关于经济开发与水利建设方面的记载俯拾皆是。这些方志资料在继承清代方志经济类目的基础上而有所损益,清晰再现了淮河流域经济的崭新发展变化及其由传统向现代嬗变的轨迹,凸显了鲜明的时代与地域特色。民国淮河流域方志中保存的大量经济文献,为淮河流域经济史研究的不断深入提供了丰富的有价值的史料。  相似文献   
134.
地名趣读     
沈坚 《教师博览》2014,(5):57-57
<正>中文里有不少多音字,一字两音、三音,甚至更多音的,都有。人们往往知其一不知其二,望文生义,错判误植的事也不鲜见。不久前去了趟安徽寿县,寿县古称寿春,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淮河流域出名的水利工程安丰塘,正式名称叫芍陂,古奥且拗口,相传为春秋楚相孙叔敖下令开凿,用以灌溉农田。"芍陂"怎么念?外地人大概多半会想当然地念为sháopí,芍药的"芍",黄陂的"陂"。但当地人都知道,"芍陂"该读作quèbēi,这才是准确的读音。而且,字典工具书中也已载明。字典里查不到,只有本地人习称的特殊地名,笔者也曾  相似文献   
135.
清代中前期,中国社会进入了封建时代的最后盛世——康乾盛世。然而,北宋以前长期被视为国家统治中心地之一的淮河流域却在"盛世"之下加速衰败。伴随区域社会生态的衰败,作为男权社会弱势群体的女性,其生存状态也不断恶化。当长期作为淮河流域农家理想经济结构的"男耕女织"模式开始蜕变为仅有"男耕"而无"女织"的残缺型生产模式时,女耕化与逃荒成为淮河流域大多数女性新的生活"选择"。同时,随着曾经淳厚、淳朴的民风异变为暴戾、狠斗之风时,淮河流域女性频遭男性的各种暴力侵害与摧残,甚至出现了女性群体的暴力化倾向。  相似文献   
136.
流行于安徽凤台、凤阳、怀远、颍上的花鼓灯,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在流传过程中虽然吸收了中原地区民间歌舞、曲艺,但不失其本色。更多的遗存着淮夷音乐文化特色。是在楚歌楚声的艺术土壤中成长起来的具有淮河风情的艺术之花。  相似文献   
137.
民国时期,为适应淮河流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批以经营汽车运输为业的汽车公司应运而生,主要有商办、官办、官商合办三种经营方式。然而,随着公路的大规模修建和投入运营,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为此,流域四省公路管理机构开办相关培训班,培养了一批驾驶人员与车务人员。同时,为维护交通安全与秩序,流域四省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138.
麦若水稻旱作是采用耐旱品种,在麦收后的旱地上直播,生育期间不保持水层,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只进行几次适时浇灌的湿润栽培方法。这在半湿润地区特别是缺水的淮河流域,是种植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其节水、增产、沃土的科学价值重大,具备大面积推广的基本条件和潜力。  相似文献   
139.
基于2011—2020年淮河流域2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探讨科技创新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及其背后的机制。结果表明:科技创新显著促进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的分析显示,贸易开放和产业结构升级是科技创新释放高质量发展红利的重要机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发现区域科技创新对领近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负向空间溢出的特点。因此,应以科技创新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聚焦科技创新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0.
民国时期,淮河流域政局动荡,地瘠民贫,天灾人祸交相侵袭,到处都是衣食不周、身体羸弱、缺乏免疫力的疾病易感人群。适宜的自然生态条件,低湿阴霾的人居环境,不良的卫生习惯,使淮河流域广袤的农村成为传播媒介中华白蛉生活的天堂。众多无钱医治的患者不仅随时有死亡的危险,而且在白蛉吸食血液时,微小病原体轻松完成在宿主与易感人群中的不间断转移。在上述多种因素的耦合作用下,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相互支持、不断强化,黑热病如同星火燎原般在淮河流域恣意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