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0篇
科学研究   10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在刑法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犯罪构成在认定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分析犯罪构成要件的逻辑顺序是在认定某一行为为犯罪行为这一过程的工具,在司法实践中作用突出。刑法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在日益形成许多新观点,传统的四要件模式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22.
当今社会的洗钱活动日趋严重,已成为国际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我国为了打击洗钱犯罪,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预防和惩治洗钱犯罪的规定,对于惩治腐败,打击毒品犯罪、黑社会组织犯罪、跨国经济犯罪,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3.
没有完美的法律,但可以有完美的司法。作为司法者当然应以践行法律为使命,以维护制度为宗旨。但法律并非“和尚头上的虱子”,面对复杂多变的案件事实,法律是什么,有时是一个难以判断的问题。在很多时候司法不仅是一个“用法”的过程,更是一个“寻法”的过程。因此在处理许霆案这种颇具争议的刑事案件时,应从刑法的基本原则和刑罚的目的出发,努力克服职业倾向性,权衡社会整体评价,对法律是什么作出一个适当之判断,防止机械适用法条。这样才能以司法灵活之优势,弥补立法滞后之不足,防止国家和公民因刑事司法而两受其害。  相似文献   
24.
我国刑法中的不能犯未遂学说不符合犯罪构成理论的要求,导致整个刑法理论不协调,对犯罪成立范围认定过于宽泛.大陆法系刑法理论关于不能犯的学说虽然存在问题,却有值得借鉴之处.不能犯未遂成立范围应以法益侵害原则来确定,这既是实现刑法机能的要求,也符合我国新刑法客观主义的立法理念.  相似文献   
25.
李峰 《华章》2009,(22)
我国犯罪构成要件包括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四要件.无论是通说犯罪构成要件体系还是传统犯罪构成要件体系,结构存在逻辑矛盾,不符合司法实务中对犯罪的认定.借鉴大陆法系犯罪构成模式,其逻辑思考过程从构成要件该当性到违法性再到有责性,有严密的先后顺序,与实践认定犯罪的过程基本保持一致.可见,对我国犯罪构成要件体系的改造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6.
《刑法修正案(七)》将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行为———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加大了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通过解读相关法律规定,分析了本罪的立法背景、现实意义及其犯罪构成,并尝试从转化犯、共同犯罪、间接正犯等几个方面对本罪的认定进行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7.
近年来,对我国传统四要件犯罪构成的质疑不断增多。其实,我国原有的犯罪构成符合犯罪认定的逻辑顺序,便于司法实践,在原有构成基础上的改造才是理想的选择。犯罪构成应维持现有顺序,坚持客观主义,去除非规范化倾向,将犯罪客体改造为犯罪对象。  相似文献   
28.
洗钱犯罪已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国在1997年修订的《刑法》第191条规定了洗钱罪,2001年12月9日通过《刑法修正案(三)》对其予以修改、补充,2006年6月29日又通过《刑法修正案(六)》对其加以完善。这为我国惩治和预防洗钱犯罪提供了较为充分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29.
没有完美的法律,但可以有完美的司法.作为司法者当然应以践行法律为使命,以维护制度为宗旨.但法律并非"和尚头上的虱子",面对复杂多变的案件事实,法律是什么,有时是一个难以判断的问题.在很多时候司法不仅是一个"用法"的过程,更是一个"寻法"的过程.因此在处理许霆案这种颇具争议的刑事案件时,应从刑法的基本原则和刑罚的目的出发,努力克服职业倾向性,权衡社会整体评价,对法律是什么作出一个适当之判断,防止机械适用法条.这样才能以司法灵活之优势,弥补立法滞后之不足,防止国家和公民因刑事司法而两受其害.  相似文献   
30.
现有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区分标准均未能把握二者的本质特征与区别,因而存在缺陷。法条竞合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数法条对同一犯罪行为所造成的全部损害事实的多角度重复评价,而后者是不同法条或者说不同罪名对同一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损害事实的不同部分分别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