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800篇
科学研究   65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51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17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P2P网络集资的现有模式可分为传统中介平台模式与"异化"模式。分析P2P网络集资本身的互联网特性与司法实践中的案例可知,"异化"模式因易引发P2P网络集资无法发展,应被纳入刑法规制范围,传统中介平台模式虽受法律保护,但其模式下的P2P网络集资仍具有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刑事风险。因此,应立足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现有刑法规定,以适当提高该罪入罪数额门槛与细化该罪出罪条款来避免刑法过度介入P2P网络集资的发展,为P2P网络集资以及互联网金融提供相对宽松的生存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2.
关于增设袭警罪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袭警现象较为频繁,为此增设袭警罪的呼声越来越高,从我国现状和国外的相关立法经验看,增设袭警罪十分必要。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增设袭警罪。  相似文献   
13.
阿瑟·丁梅斯代尔是《红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作品“救赎”主旨的集中体现者。面对罪孽,丁梅斯代尔挣扎于人性与神性的冲突中,最终在上帝恩典的感召下认罪悔过,以生命的代价获得了灵魂的救赎。本文将丁梅斯代尔推向前台,通过剖析其赎罪历程来阐释作品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4.
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是个被理论界忽视的罪名,然而,该罪在司法实务方面存在许多疑难问题,如本罪的行为对象、实行行为、主观方面、罪数等问题,以及如何认定"情节严重".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究,期望对司法实务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增加了医疗机构作为医疗事故的主体,但囿于现行《刑法》的规定,而没有规定医疗机构的刑事责任,这无疑是一立法缺陷.医院、血站等医疗机构可以构成采集、供应血液、制作、供应血液制品事故罪的主体,同样严重威胁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医疗事故罪主体也应包括医疗机构.  相似文献   
16.
罪感文化是西方基督教社会的精神基底,对西方人的心理及价值取向具有深刻的影响。罪感文化的产生和基督教的原罪说联系密切,是原罪说发展出来的一种文化范式。《失乐园》是日本著名小说家渡边淳一的一部小说,作品内容动人,思想深刻。试从西方罪感文化的视角对这部作品进行解读,探讨和揭示作品中的罪感视域。  相似文献   
17.
现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中,构成要件的独立性与实践上的附随性相冲突,规定的行为与定性处罚存在矛盾;该罪的设立违背了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规则,也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私有权,且与国际司法人权保护原则相矛盾。应当去掉该罪名,加强侦查机关的侦查力度与责任,努力查清被追诉人的财产来源,证实其贪污贿赂罪,从源头上制止贪污受贿行为,才是解决矛盾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保险诈骗犯罪日趋复杂化,金融风险日益加剧.鉴于法制完善是遏制保险诈骗犯罪的体制性因素,我国现行刑事法应在保险诈骗罪的主体、罪数问题以及共同犯罪认定等方面进行相应改进.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拓展了危险驾驶罪的犯罪主体、行为类型,完善了危险驾驶罪共同犯罪的规定.但仍存在危险驾驶罪犯罪客观方面不完整,刑罚配置不合理,入罪标准不明确等不足,应当修改立法,出台司法解释,扩展犯罪行为类型,完善刑罚体系,细化入罪标准.  相似文献   
20.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在我国社会实行改革开放的巨大变革历史进程中,为适应“惩治腐败分子的需要”而规定的一种新罪。此罪的设立,对保障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惩治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行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刑事诉讼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对如何把握该罪的证明责任问题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就该问题进行初步的商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