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教育   55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各位同学、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掌声)非常高兴许校长给我这么崇高的荣誉,谈一谈我在北大的体会。(掌声)可以说,北大是改变了我一生的地方,是提升了我自己的地方,使我从一个农村孩子最后走向了世界的地方。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北大,肯定就没有我的今天。  相似文献   
42.
感悟自然     
天,无边无际。地,广阔宏垠。大自然孕育着成千上万的生佛,它们各自以独有的姿态展现着不同的生命意义。当清晨的第一缕金光洒向大地,走在阳光下的小路上,不经意一瞥,一片花瓣,在枝头滑落,伴着几片落叶,一起飘向大地……当我驻足芳林,耳边总会响起婉转而动听的声声鸟语。蓝天上  相似文献   
43.
王书怀是“耕耘在黑土地上的诗人”,黑土地雕琢了他的眉目与风骨。读王书怀的诗,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他对这片土地的眷恋,那是一种魂牵梦萦的精神需求,也是一种深情、诚挚的生命感动。  相似文献   
44.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语文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要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让他们激越的梦想从这里起飞.法国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运动的根."  相似文献   
45.
如果说我的第一部教学著述《建筑生命的课堂》璎唤起的是教师的课堂生命感的话,那么,后来的著述中,我则力求达成“人”与“在”感的课堂教学观。所涮“人”是个根本问题,而“在”不能架空,需要师生的“在场”,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  相似文献   
46.
德国教育家斯谱朗格讲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生命教育认为,教育乃是生命与生命交流之过程。教育应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依据生命发展的动力,引导生命走向完整、和谐与无限的境界,保证生命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并促进生命不断超越。基于此,本文拟从生命教育观出发,  相似文献   
47.
凡物俗则不足观 ,有灵性则格外可人 ,小说中的人物也是这样 ;作为生命之始的性 (包括女性 )是纯洁而美幻的 ,以恶念待之则见淫滥 ,以纯情待之则现诗意 ;宗教精神是人性之高贵处 ,是美丽生命不可缺的 ,缺则难免生命下滑于浊臭之泥坑 ;肉身之享乐是容易满足而生厌的 ,往往以空为结 ,而情性会给生命诗意的栖居感。如上所言 ,方能解读《金瓶梅》、《红楼梦》所给的不同生命感。  相似文献   
48.
叶娟 《科教文汇》2008,(6):186-186
体现生命感是中国艺术的生命精髓,这一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的面貌,而其在器物设计中体现得更是尤为明显。本文正是试图从物象的生命感与意象的生命感两个层次去探讨中国古代器物设计作品中关于生命感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49.
何方敏 《考试周刊》2013,(13):165-165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在这样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处处充满竞争,而‘责任心是走遍全世界的通行证’.社会更需要一个有着高度生命感和责任心的人……”  相似文献   
50.
著名作家席慕蓉在《美的导师》一文中写道:孩子们的幼年,是一片宽阔的原野,你可以在上面任意栽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你也可以在原野上放一把野火,透过这团野火,孩子的世界会变得更多彩,更有生命力。孩子是你的,虽然他往后的岁月要靠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