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1篇
  免费   1篇
教育   392篇
科学研究   41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38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49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982.
“后真相”时代已经到来,新闻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连接党与人民之间的桥梁,我国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的新闻业有必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找出路。而以往以报道“冲突性”为主的新闻,可能会进一步加深“后真相”的程度。本文通过探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以“积极性心理”为基点的新闻形式———建设性新闻在我国的发展可能性,从党性原则、正面宣传、群众路线、新闻教育四个方面展开,分析这一新闻形式如何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下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983.
杨嘉琪 《视听》2022,(4):64-67
新媒体时代,后真相事件频发对媒体的公信力和舆论引导力造成了极大损害,也给新闻评论带来了巨大挑战.当"快餐式"的信息无法满足受众知情与舆论引导的需要时,能够还原新闻全貌、解读事件真相的主流媒体评论就凸显了巨大价值.《新闻1+1》节目坚守理性原则,在多元的舆论场中通过对即时热点的追踪、优质内容的打造及社会敏感话题的触及传递...  相似文献   
984.
截屏的本质与摄影相同,都被赋予了复制与分享的内涵,满足人们传递初始信息的需求.截屏功能作为当前一种常用技术手段,在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问题.后真相时代截屏传播给受众以"视觉真实"的效果强化己方观点,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多次编辑、无意识侵权、社交信任危机、图像谣言生成等风险.  相似文献   
985.
张爱玲女士的作中有大量的写作题材和创作灵感来源于她个人传奇和独特的身世家庭,她的作品也有很大部分着力刻画和表达在家庭中饱受亲情的冷漠与伤害的成员,尤其是作为晚辈的子女.本文从心理批评切入,在探讨小说叙述的事件和故事背后的事实真相的同时,结合文学创作主体个人的童年经历与艺术品的关系,指出生活事实与艺术真实的差异以及童年经历对张爱玲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6.
987.
新闻业是社会认知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新闻生产是有序的,这是知识生产的秩序,也即认知秩序(epistemic order)。在美国的场景下,社交媒体和党派媒体的兴起,极大冲击了已有的以科学认识论为基础的认知秩序,也因此引发了维护“制度化新闻业”的命题,这也契合了反思社会建构主义、重振科学的权威这个命题。以此为视角,本文讨论挑战以科学认识论为基础的认知秩序的三种表现:(1)缺乏足够认知卷入度而造成的真伪难辨;(2)依赖直觉主义认识论造成的对科学知识和权威的抗拒,以及它被政治化后演变为“民粹主义”或“部落主义”的认识论,拒绝任何确定事实的标准和模式;(3)以对外群体的敌意作为认知模式,形成党派之间的“认知极化”。在这个基础上,本文探讨如何在“认知的基础结构”语境下建设包括新闻生产在内的知识生产的认知秩序。  相似文献   
988.
真相是新闻业的“上帝之词”,但是二者之间的关系始终处于被质疑中。本文取径元新闻话语理论,以美国著名新闻主播谢泼德·史密斯的职业变动为窗口,透视美国当代新闻业的真相观念和自我呈现,并结合受众话语批判性地审视这种观念和自我呈现。研究发现,新闻业的真相观念有所变化且存在矛盾,但仍然将其建构为最高理想,并仍然以真相仲裁者的身份自居;但是,美国新闻业的过度商业化取向和结构性痼疾及全社会的认识论危机带来了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也使有良知的媒体精英处境尴尬。本文的目的有两个:为理解美国当代新闻业的真相观念及其与真相的关系提供最新的观察;为理解当代公共传播现状提供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989.
张一秋 《东南传播》2021,(10):23-26
人工智能图像技术已经愈发成熟,应用于AI眼镜、视频图像处理、旅游业宣传等诸多领域之中,引领人类视觉文化传播的新格局.ZAO App的走红以及全球多起恶意换脸视频事件的发生,揭示了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背景下,视觉真相正遭受机器、技术带来的挑战.本文将从用户视觉消费、技术、资本以及人的主体性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对视觉真相造成的多维影响.呼吁唯有技术的推动、价值的坚守和工具理性的结合,才是视觉机器自身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90.
“后真相”时代是社会发展进步和媒体形态演进的产物,其主要特征为情感煽动下的舆论能够代替客观真相和逻辑。在此背景下,大学生网络舆论参与呈现出被感性情绪操控的新特征。这一发展趋势严重破坏了网络舆论生态的稳定性,给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为此,“后真相”时代的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应结合时代特性,聚合政府、媒体、高校等主导力量共同承担起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责任,创建政府、媒体和高校相统一的一体化网络舆论引导策略,形成网络舆论引导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