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6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新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双基"的培养已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但在农村的大部分学校,他们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还做得不够到位,厌学情绪屡控不止,青春少年心事沉重,懒惰散漫又见蔓延,价值取向渺渺无存。现如今,如何让教育教学工作沿着新课改理念的正确方向有效开展,如何让一群群新一代青少年健康茁壮的成长,是摆在新时期教育面前的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102.
103.
正"质量守恒定律"作为初中化学课程重点内容之一,它在历年的中考试题中重现率较高,是中考的热点。面对不断推陈出新的中考题型,特别是一些需要使用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型中考题,许多同学会有困惑,有时还会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形。事实上,从解题应用角度来看,质量守恒定律可理解归纳为"三个守恒"。一是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守恒,二是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三是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巧妙运用这三个守恒的思想,就可以使我们的解题变得快捷,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4.
尤琼玉 《教师》2014,(21):116-116
正身为一线教师,笔者对提高高三化学复习的实效性迫切的需求深有感触。所谓的提高高三化学复习的实效性,笔者认为这种突效性就是摆脱低效的教学方法,以较少的时间投入取得尽可能强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各方面获得进步。元素化合物知识在高中化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化学学习的基础。但是学生在学习元素化合物时,大部分感到知识点多、杂、乱。在复习课中,学生兴趣不高,学习效率十分低下。笔者认为提高复习的实  相似文献   
105.
正经典例题:Al和Al2O3的混合物15 g,加入稀H2SO4溶液150 mL,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氢气1.68 L,Al和Al2O3均不剩余,为中和过量的硫酸,并使溶液中Al3+恰好完全转化为Al(OH)3沉淀,需要消耗3mol·L-1NaOH溶液200 mL,则该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相似文献   
106.
正化学计算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年中考重要的考点.近年来中考化学计算命题越来越突出化学学科特点,题目趋向于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情境新颖、构思巧妙、形式多样,具有应用性、开放性、探究性、综合性,全面考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试题往往起点高、落点低,对学生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以2013年典型中考试题为例,探究中考化学计算题的类型、特点和命题趋势.  相似文献   
107.
正一、原创试题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同时还会有其他物质生成吗?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实验并回答以下相关问题:提出猜想一定条件下,氢气在空气中燃烧除生成水外,会有过氧化氢生成吗?他们作出上述猜想的理由_____.查阅文献经查阅资料得知:①淀粉溶液遇I2显蓝色;②  相似文献   
108.
正由于容易准备、操作方便等原因,教师最喜欢做的演示实验就是试管实验,一旦涉及到空气之外的气体实验,由于课堂上要现场制备气体,需要准备比较多的试剂和仪器,教师或多或少都会觉得有些麻烦。塑料瓶因其广泛性,加之气密度高、透明性好、弹性好而成为气体演示实验中的新宠,这样可以事先将气体制备好,课堂上就可以直接探究其性质了。  相似文献   
109.
人教版化学教材必修一第四章第97页[实验4-人教版化学教材必修一第四8]是氨气的喷泉实验(图1),该喷泉实验操作过程繁琐,药品浪费多,污染严重,不但占用了较多的课堂时间,而且最后实验往往由于氨气潮湿而不能成功。能否改进并设计出简单易得、操作方便、使用药品少、效果明显且无污染的喷泉实验呢?一、喷泉实验创新设计的  相似文献   
110.
苏教版必修1专题3第1单元中“铝及铝合金”有一个铝遇浓硝酸、浓硫酸的钝化实验,在教学设计时,为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设计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与铝与浓硫酸反应进行对比,根据不同的实验现象引出钝化并进行分析,继而引导学生对是否已钝化进行探究.在实验准备中发现铝与稀硫酸反应很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