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2篇
  免费   4篇
教育   3613篇
科学研究   141篇
各国文化   46篇
体育   64篇
综合类   152篇
文化理论   32篇
信息传播   27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285篇
  2013年   275篇
  2012年   332篇
  2011年   473篇
  2010年   389篇
  2009年   305篇
  2008年   410篇
  2007年   292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2 毫秒
61.
论述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首先论述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对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综合型思维与分析型思维,本体型思维与客体型思维,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等四个方面,然后分别论述各个方面对汉英翻译的影响,并用《红楼梦》两个译本中的一些例子来论证其影响。  相似文献   
62.
红楼梦》①中的京腔京调以亲昵、喜爱、生动、轻灵的语句著称于世,对现代汉语普通话有很大的影响。北京话的特色是流畅圆美又简洁,特别是儿化词的使用贯穿始终,在语气上更有一种音韵美,读来使人对小说再现的北京生活气息油然而生亲切之感。儿化词在该书中的运用比较普遍,百二  相似文献   
63.
李慧 《文教资料》2005,(17):45-46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从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教育的环境、人才的评价标准等方面,形象地阐述了自己的素质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者研究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4.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更是我国古代白话小说的代表。它虽然是一部悲剧小说,但其中不乏幽默的人物和幽默的情节。其中"刘姥姥进大观园"一章,就体现出了浓厚的幽默氛围。本文以刘姥姥为例,探析《红楼梦》中幽默艺术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65.
曲沐是海内外著名的《红楼梦》研究专家。他以执着而求真求实之精神研究《红楼梦》,从不迷信权威而只信服真理。无论是人物还是版本研究,他都不仅敢于突破既有的思维定势,而且更敢于否定自己。曲沐以细读实证的方法比较程本和脂本的文字异同,从而正本清源,还原《红楼梦》本来面目。他偏爱研究小说中的女性人物特别是对林黛玉的研究更是情有独钟,研究时间最长,参悟最透,真知灼见亦最多,从多方面多角度比较观照她,为黛玉写心,画出她的的才情花魂。曲沐在学术风格上严谨而细腻,严守学术规范。对于《红楼梦》文本和人物形象的发掘,他皆以大量厚实的文本和文献资料佐证,绝不虚谈空想。  相似文献   
66.
67.
林黛玉丧母后被接进贾府是将其作为陌生人看待的.她不仅不熟悉贾府的环境,亦不认识阖府所有亲眷.凭林黛玉母女同贾府的至亲关系应是府中的常客.故而,对林黛玉详尽介绍人物身份等做法有瞒蔽读者之嫌,不合事体情理.然而又不能对此举轻易作舛误或败笔论,应是大有深意存焉.仔细想来,红楼梦>是社会人生之梦,它是由诸多短梦小梦联缀而成的.对林黛玉进贾府的叙写犹如记述一场小梦,这充分显示出宏著的梦幻性特征.  相似文献   
68.
醒来     
反映了中国十八世纪广阔的社会生活的《红楼梦》,塑造了无数经典的人物表情,或喜或悲,或憨或诈,然而再现出社会的表情虚浮里是笑意迷离,实质却黑暗里弥漫倾轧,诡异里凸显阴冷。  相似文献   
69.
刘彩荣 《教育艺术》2007,(10):34-34
从中学时代起,我就比较爱读小说.老师告诉我,每一部小说都是一部百科全书.比如<红楼梦>就包含科学、哲学、医学、建筑学,还有美学的知识.那时我也喜欢读诗,诗歌的韵律美、和谐美,使我每每吟诵时都会感到荡气回肠.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无不渗透着美,语文的亲切、和善、厚重、博大激励我走上文学之路.中文系毕业当老师,总想把世界各民族的灿烂文化告诉给我的学生,让学生感受语文美,享受语文美.  相似文献   
70.
伟大作品<红楼梦>的主要人物林黛玉在作品的关键情节--黛玉之死中说的三句重要的话,是黛玉之死心解的绝好突破点,由此揭示出黛玉身上的崇高的力量所高扬的刚性之美,组成作品内在精神的重要部分,成就作品经久不息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