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2篇
  免费   4篇
教育   3613篇
科学研究   141篇
各国文化   46篇
体育   64篇
综合类   152篇
文化理论   32篇
信息传播   27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285篇
  2013年   275篇
  2012年   332篇
  2011年   473篇
  2010年   389篇
  2009年   305篇
  2008年   410篇
  2007年   292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在浩瀚的古典文学历史夜空中,有着两颗耀眼的明星--<源氏物语>和<红楼梦>.他们是人类文学艺术的瑰宝,是绽放在群芳之中的两朵美丽的奇葩,他们有着同样的艺术成就,艺术价值,但又各有各的魅力和韵味,于此就两部作品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从中获取了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82.
凌尔 《华章》2011,(2):53-53
有人统计过,《红楼梦》中总共写了975个人,其中有姓有名的732个,人称《红楼梦》是“一姓一名皆具精意”。解读这些人名的含义,对理解《红楼梦》这部经典小说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3.
韩玲 《海外英语》2011,(6):224-225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翻译派提出的观点,其主要内容为,翻译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所以翻译要受到目的的制约,应以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为首要原则,即遵循译文的目的性原则。该文通过分析《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诗词意象的翻译,阐述了不同的翻译目的会决定不同的翻译策略的选择,并会产生不同的翻译效果。评价一篇译文的优劣在于它是否在译语情境中实现了译文的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   
84.
要评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首要的当数男主人公贾宝玉了。作为贯穿全书始终的人物,作者曹雪芹在其身上着力最多,寄托也最深,使其成为中国小说史上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甚至有人还说这一形象所影射的就是曹雪芹本人。但据我看来,这一典型形象绝非作者的实际自作,而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同类型的人物加以概括,并揉合了自己的想像,经过艺术加工而创造出来的完美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85.
论影响,《红楼梦》绝对是力压群雄,独占鳌头。它海外声名远扬,国内家喻户晓。这一点是其他三部巨著万不能敌的。这部字字看来都是血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不知打动了多少读者的心,每一位读懂它的人都会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深深牵动,恨不得与其同生,与其共死。书中出现了四百多位人物,无论是寥寥数笔,还是浓墨重彩,都  相似文献   
86.
凤姐——您在哪儿啊?女孩一进门便大喊道。正在喝茶的罗玉凤皱了皱眉,呵斥道:有没有规矩!和你说多少次了,要矜持,别出去给我丢脸!女孩撇撇嘴,望向她的眼神明显带着不屑和深深的厌恶,可惜自己又没有办法反驳,谁让她是公司的财神呢!  相似文献   
87.
红楼梦》中大量的优秀的诗词,是大观园这个特定背景下的产物,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杨宪益和霍克斯的《红楼梦》译本非常成功,但存在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所造成的不足。因此,译者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尽力减少不同文化所带来的翻译中的困惑。  相似文献   
88.
从《红楼梦》中林黛玉前生为什么是一株绛珠草这一问题为切入,在参考前人的研究结果——绛珠还泪与神女等上古神话确有相关的基础上,探究了绛珠草来源于神话传说和文化传统的意蕴,分析了绛珠草与林黛玉的外在形象及内在气质的相似,从而为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更好地解读林黛玉形象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9.
朱光潜的随笔《咬文嚼字》,是高中语文课本的经典篇目。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备课资料(如人教版教师参考书)对这篇文章行文脉络的分析要么言之不详,要么含糊不清。  相似文献   
90.
一晚明是一个奇特的时期,解读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阅读这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叙事文学作品。相关作品的资料整理、文化解读,国内各种专著已经很多了,黄卫总教授的《中华帝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