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5564篇
科学研究   20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67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422篇
  2014年   1227篇
  2013年   295篇
  2012年   281篇
  2011年   431篇
  2010年   490篇
  2009年   441篇
  2008年   419篇
  2007年   356篇
  2006年   286篇
  2005年   281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情怀”,所选课文围绕主题,分别叙述了海外侨胞、普通国民、科学家、政治家等人鲜明的爱国主义事迹。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学会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992.
王德兵 《学子》2016,(6):55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P87-89页的例1、例2,"试一试""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知道几分之一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并学会比较这类分数(几分之一)的大小。2.经历用不同折法表示分数的过程,进一步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探索和发现把一个图形或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来表示。  相似文献   
993.
<斜塔上的实验>(苏教版初中第三册)这篇文章文字比较浅显,人物的生活经历又离学生太远,采用常规法教学学生肯定不感兴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热情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某日看电视,央视名牌栏目<实话实说>给了我启发.  相似文献   
994.
课例:《军神》,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师:同学们初读了课文,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军神”这个词是从哪里来的?(学生迅速翻看课文)师:(指一生)找到啦?是从哪里来的?生:是从沃克医生口中说出来的。师:请你把沃克医生说的话念一念。(屏幕出示沃克讲的话,生读)生:沃克医生不禁失声喊道:“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师:(指屏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师生齐读)师:沃克医生讲了几句话?生:四句。师:(摇头)数一数有几个感叹号。每用一个感叹号就是一句,几句?生:三句。师:各自轻声朗读这三句话,体会体会应该怎样…  相似文献   
995.
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读”的作用 ,这已经是许多老师的共识。但在课堂教学中到底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开展对课文的阅读 ,一直都是我们所苦苦探究的问题。日前有幸观摩了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苏教版语文第六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 ,对我启发很大。薛老师在教学中坚持以读为主线 ,以语感训练为核心 ,使学生从读对、读懂逐步走向“读活”和读、用结合 ,从而实现了“读出意思”、“读出内涵”和“读出智慧”的教学构想。片断一 :师 :(指名读课题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哪一个字念得重一点才好?生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生 :我应该感到自豪…  相似文献   
996.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循环小数”。  相似文献   
997.
在校本教研中.课例研究是解决教学问题、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形式。我们选取了苏教版第九册课文《爷爷的芦笛》作为课例,先由两位教师拿出教学设想.之后分两个备课组进行两轮教学设计——课堂观察——诊断反馈.各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998.
是僧!是俗?     
[案例]:教学古诗《寻隐者不遇》(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第3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作者贾岛,我向学生介绍道:贾岛是唐代的一位诗僧,作诗字字斟酌,句句推敲,以苦吟出名。接着又让学生快速阅读了本册教材第9课《推敲》.文中这样写道:“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早年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  相似文献   
999.
2006年4月21日,在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举办的"江苏省第二届‘蓝天杯’小学语文会课暨学术报告会"上,我执教了苏教版第十二册上的《孔子游春》一课。这里记录的,是我的思考、实践与体验。  相似文献   
1000.
一位学者在论及什么是良好的教育时说:“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他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