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46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北宋著名画家范宽以其深厚的学养,独到的识见,融各家理念于一身,凭借终南太华的江山之助.完成了《溪山行旅图》这一破体之作。《溪山行旅图》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图式新颖,气势雄强;经营巧妙,虚实相生;胆识超群,气格不凡;笔意率真,气韵深沉;皴法多变,豪爽利落。  相似文献   
32.
由辛红娟教授所著的<<道德经>>在英语世界:文本行旅与世界想象>>在大量文献查证的基础上,历史性综合描述和研究了<<道德经>>文本在英语世界的行旅及因文本旅行所造成的世界想象.作者研读此书之后受益匪浅、感触颇深,对书中所研究问题进行了一些总结和思考.  相似文献   
33.
《昭明文选》有《行旅》卷,本文借此为题,从《诗经》涉及行旅的七十多首中分析山水自然物人化即心灵化的过程,指出“行旅”活动对山水审美意识的成熟及其文学表现式(山水诗文)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4.
本文论述美国文学中,小说发展进程的一个主旋律——“行旅”的起源及演变至今的大体趋势,并涉及了美国文学的美学思想特征之一表现。  相似文献   
35.
作为北方山水画派的开创者,关仝与其师荆浩在画史上被人并称为"荆关"。虽然师出荆浩,但关仝学习上并不局限于荆浩,所创作的山水画在立意和造境上都能超出荆浩的格局,表现出独特的风格样式,被世人称为"关家山水"。本文以《关山行旅图》为例,试图从意象、笔墨、立意、造境等几个方面对关仝山水成就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36.
程嘉燧是明代徽州布衣诗人。他终生未仕,浪迹于山巅水涯,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山水行旅诗。这些山水行旅诗善于撷取具有动态性的画面和动人的景致,皴染出自己的高情奇趣;以禅林佛寺为其重要意象,在参禅悟道中获得空静超脱的心境和高妙的艺术境界,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作者诗歌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37.
<正>2010年5月1日早8点,上海世博园内阳光明媚,房晓峰谨慎地整理了下着装,端正帽子,翻好衣领,抚平衣皱,抬头,微笑。这是他正式为上海世博会志愿服务的第一天。房晓峰服务的地点——美食广场的公共区域可谓"冰火两重天":10点开  相似文献   
38.
39.
《文山学院学报》2016,(1):48-52
行旅是白居易一生的重要活动,前期行旅充满忧伤,行旅是个人私事,行旅原因是随父漂流和参加科举,行旅目的地是父亲任职地与科举考场;后期行旅有忧伤也有快乐,行旅是公事,行旅原因是被贬、量移、任职、出使,行旅以长安、洛阳为中心。行旅中,忧伤悲愤刺激创作,悠闲有助于创作,地域美景引发创作,历史文化启示创作,驿馆题诗激励创作,所以白居易创作了大量的行旅诗。  相似文献   
40.
盛唐边塞诗人岑参,以其先后两次入幕边地的亲身经历进行"丝路"创作。留存至今的约78首"丝路"之作真实反映了西域风光,歌颂了异域人情,极大拓展丰富了边塞诗的表现内涵。在诗歌体裁上继承发扬七言歌行、绝句的音乐性,尤其在边塞诗作中对七言歌行体的探索与运用,创立"……歌/行,(奉)送……"的歌行新体式,实现了对边塞体裁的创新。同时"丝路"之作所呈现的奇丽悲壮风格体现在对优美、崇高这两个美学范畴的并力探索,进一步促成岑诗的多样风格。针对近年来文学与地域、文化与地理相互作用的研究,岑参西域行旅与"丝路"之作不失为一较好的切入点;通过其"丝路"创作的考察,亦可对"盛唐气象"下的"丝绸之路"有一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