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0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5篇
教育   9211篇
科学研究   664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248篇
综合类   343篇
文化理论   21篇
信息传播   552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421篇
  2022年   261篇
  2021年   288篇
  2020年   297篇
  2019年   305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333篇
  2016年   413篇
  2015年   685篇
  2014年   1308篇
  2013年   967篇
  2012年   951篇
  2011年   931篇
  2010年   722篇
  2009年   559篇
  2008年   543篇
  2007年   449篇
  2006年   320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991.
国家、省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发展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文件,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本文从意识觉醒、行动自觉、系统设计三个方面阐述了中高职衔接"立交桥"体系构建的背景和必要性,对海门中专已经做的中高职衔接的实践探索进行了总结反思,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构想。  相似文献   
992.
认为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地过渡到高中化学的学习.通过对初中化学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实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一些建议、方法和关注的细节.  相似文献   
993.
为探索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中高职学生管理的整体性,针对中高职一体化学生管理工作衔接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以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了中高职一体化学生管理工作衔接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994.
中高职“3+2”职业教育是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高职两个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方式不同,如何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将直接影响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通过建立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重组课程体系、合理安排中职第六学期(过渡期)的教学内容,可以探讨适应高职学习过程,结合“3+2”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过渡期进行教学内容改革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5.
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发展起着引领和失去作用,为了让大赛在职教中更好的发挥作用,就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与常规教学有效的衔接和融合。  相似文献   
996.
采用查阅文献、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湖南省10所高校体育资源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湖南省高校体育资源配置有较大优势,但不能较好地服务于全民健身运动。在此基础上,探讨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对策,探索资源共享发展模式,形成新型有效的互动运行机制,以期促进湖南省高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997.
对于刚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英语教材的良好衔接是学好英语的前提.结合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从教材内容、教法、学法、评价等方面阐述初中英语与中等师范英语教学的衔接.  相似文献   
998.
"中高职自考衔接"办学,必须明确办学目的,规范发展方向;强调办学职责,提高合作质量;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重视能力结构;制定落实规章制度,规范教学管理;提升大学生荣誉感,促进学生成长;发挥班主任引导作用,强化学生管理。  相似文献   
999.
中高职衔接问题,直接关系到高职发展和确定新竞争优势,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急须解决的一大问题。要以创新的教育理念来推动中高职教育衔接,才能有效保障衔接工作的科学合理,低价高效。做好中高职教育衔接,需要从宏观与微观双向发力,通过注重制度设计、创新机制、统一课程、改革考试来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应体系。  相似文献   
1000.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任何一段称得上叫音乐的东西,或许没有和声,或许没有旋律,但绝对不可能没有节奏. 一年级是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阶段,原有的节奏感一般只停留在简单的身体蹦跳的基础上,虽然表象透露出很有动感,但是实际上根本没有真正融入到节奏和音乐中.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动、好玩、好模仿、好参与.如何把节奏感融入到他们生活中的听、说、动当中?笔者通常会运用“教学做合一”,运用听觉、视觉、运动感觉等器官参与活动,让学生在说一说、拍一拍、动一动的过程中体验音乐,感受节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