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37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53篇
教育   15724篇
科学研究   1140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383篇
综合类   523篇
文化理论   63篇
信息传播   1875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227篇
  2020年   242篇
  2019年   269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343篇
  2016年   469篇
  2015年   714篇
  2014年   1474篇
  2013年   1256篇
  2012年   1474篇
  2011年   1591篇
  2010年   1450篇
  2009年   1364篇
  2008年   1745篇
  2007年   1382篇
  2006年   966篇
  2005年   1064篇
  2004年   878篇
  2003年   848篇
  2002年   691篇
  2001年   371篇
  2000年   205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我在美联储监管银行卢菁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在世界各国众多的中央银行中,美联储无疑是最有影响力的。由于美国经济及其货币政策走向对世界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以及美元承担着世界货币的角色,美联储的一举一动都  相似文献   
82.
媒体宣称自己是"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和代言人,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看法,并且部分地造成了媒体在当今中国社会的角色错位.  相似文献   
83.
2007年4月5日国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下称《条例》)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行政机关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告栏、电子信息屏等场所、设施,公开政府信息。”  相似文献   
84.
王建廷  蓝海 《青年记者》2008,(10):62-65
编辑的角色是什么?这似乎早有定论:厨师、为人作嫁衣者,新闻把关人等等.然而,在新的舆论环境、竞争环境下,这种定位早已不适应报业的发展.现代报业,编辑的角色必须发生重大变化,编辑必须走出幕后、走向台前,掌握新闻策划的主动权.全新的编辑理念正在重塑一个全新的编辑角色.  相似文献   
85.
电视作为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已成为最大众化、最具效力的传播媒介之一。从电视首次用于1936年柏林奥运会,到2004年第28届希腊奥运会吸引了全世界超过40亿的电视观众,体育的魅力使体育节目在电视播出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北京大学生是申办和参与举办奥运会的主流  相似文献   
86.
现在,记者角色已从新闻的报道者向同时是新闻的策划者、参与者转化.这种角色转换,给媒体和记者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存在着隐患,需要不断强化把关意识,不断提高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遵循新闻规律,确保新闻的真实性、适度性.  相似文献   
87.
实际上,很多时候记者的成功受考验的不是平常的能力,而是应变能力。你可能在惯常的事情上表现出色,但当挑战和陌生环境对你有特别要求时,你还能保持从容吗?应对突发事件的采访,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环境和角色,需要我们的应变。  相似文献   
88.
角色是对群体或者社会中具有某一特定身份的行为期待。"角色"原是戏剧中的概念,指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些学者将其引入社会学。在某一特定的社会舞台上,人们对其行为总是有一个相对规范的期待,即角色期待。  相似文献   
89.
于皓 《中国广播》2008,(9):55-56
角色”,本意是指在戏剧或者影视剧当中由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是针对演员而言的。而我们这里所说的节目主持人的“角色意识”和演员的角色意识有着本质的不同。节目主持人的“角色意识”,意在主持节目时,按照不同的节目传播需要,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角色定位,及时地调整自己的主持技巧,主动地关照所要表达的内容和面对的受众,以求获得最佳的节目效果。  相似文献   
90.
结合陕西省科技期刊审读实践,分析了审读员在审读工作中的角色要求,并从审读员队伍建设、审读标准的确立和审读形式的创新方面论述了如何有效提升审读工作质量,以推进科技期刊质量的提高,对深入开展审读工作和健全完善审读机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