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5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6446篇
科学研究   254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116篇
综合类   104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23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449篇
  2013年   458篇
  2012年   509篇
  2011年   567篇
  2010年   417篇
  2009年   369篇
  2008年   600篇
  2007年   376篇
  2006年   298篇
  2005年   510篇
  2004年   537篇
  2003年   458篇
  2002年   361篇
  2001年   310篇
  2000年   35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组合恒等式迄今为止已知不下千种,其证明的手段与方法纷繁复杂,形式多样,但常见有:归纳法、公式法与应用组合模型证明。介绍如何利用分析学中的导数,积分和无穷级数性质来解决部分组合恒等式的证明问题。  相似文献   
992.
王勇 《中等数学》2004,(3):17-17
20 0 3年CMO第六题:设a、b、c、d为正实数,满足ab cd =1 .点Pi(xi,yi) (i =1 ,2 ,3,4 )是以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周上的四个点.求证:  (ay1 by2 cy3 dy4 ) 2 (ax4 bx3 cx2 dx1) 2≤2 a2 b2ab c2 d2cd .证明:记α=ay1 by2 cy3 dy4 ,β=ax4 bx3 cx2 dx1.由柯西不等式得  [(ady1) 2 (bcy2 ) 2 (bcy3) 2 (ady4 ) 2 ]·  ad2 bc2 cb2 da2≥(ay1 by2 cy3 dy4 ) 2 =α2 ,即 α2 ≤(ady21 bcy22 bcy23 ady24 )·ad bc cb da .同理,β2 ≤(adx24 bcx23 bcx22 adx21)·ad bc cb da .将以上两式相加,并利用x2i y2i…  相似文献   
993.
除转述了罗增儒教授的12种证法和选引了3种证法外,又给出了15种证法和该题的一个推广。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和作为一题多解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94.
棱台的中截面面积公式的证明,在课本中是由截面面积与底面面积之比与对应边长之比的关系来证明的(见人教版立体几何课本67页例2)下面给出利用棱锥平行于底面的截面的  相似文献   
995.
柯西不等式为:(a1b1 a2b2 … anbn)2≤(a21 a22 … a2n)(b21 b22十… b2n).其中ai,bi∈R(i=1,2,…,n).当且仅当a1/b1=a2/b2=…=an/bn时取"=",(约定ai=0时,bi=0,i=1,2,…,n).对于许多不等式问题,若善于运用柯西不等式及其等价形式,则往往会使一些棘手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关键是构造适合不等式的条件,并能根据问题探索其等价形式.  相似文献   
996.
《数学通报》2003年第4期数学问题1429[1]是: 设O是锐角△ABC的外心,R、1R、2R、3R分别是△ABC、△OBC、△OCA、△OAB的外接圆的半径.求证:1233RRRR?+. 当且仅当△ABC为正三角形时等式成立. 本文将锐角△ABC的外心O换成一般△ABC的内点P,得到如下一个有趣的几何不等式. 定理 设P是△ABC的一个内点,1R、2R、3R分别是△PBC、△PCA、△PAB的外接圆的半径,r是△ABC的内切圆的半径.求证: 1236rRRR?+ 当且仅当△ABC是正三角形且P是其中心时等式成立. 为证明定理,先给出以下几个引理. 引理1 设r正、r分别为面积为定值D的…  相似文献   
997.
本文主要就《宋史·吴传》中吴“晚节颇多嗜欲 ,使人渔色于成都 ,喜饵丹石 ,故得咯血疾以死”的记载 ,旁征博引 ,列出多条理由 ,证明吴死于嗜欲好色 ,《宋史》记述不误。  相似文献   
998.
数学猜想和数学证明是数学学习和研究中的两个相辅相成、互相联系的方面,数学教学中必须“两样都教”,尤其是猜想的方法和合情的推理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999.
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二册(上)87页复习参考题3是:用两种方法证明三点A(-2,12)、B(1,3)、C(4,-6)在同一条直线上.此题涉及到直线方程中的许多知识,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既可以比较系统地复习直线方程部分的有关知识,又可以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下面给出此题的八种证法,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让“猜想”参与解题的思辨活动,最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在猜与证的过程中,促进知识同化和顺应的进行,加速知识的发生和迁移, 一、猜结论从初始的、特殊的现象中寻求共性,归纳推测出一般性结论,然后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这是具备敏锐洞察力的根本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