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0篇
体育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职教论坛》2005,(9S):40-41
农村家庭作为职业学校生源主体.人均收入目前偏低,无力承担较高的学费.为鼓励更多农村学生和城镇家庭困难学生进入职业学校.教育部副司长刘占山近日在第二届中澳职业教育与培训论坛上表示.我国将尽快建立职业教育学生助学制度。  相似文献   
42.
43.
徐光明 《江西教育》2002,(18):17-17
本刊讯(记者徐光明)我省高校近日陆续开学,一条随时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帮助的“绿色通道”在新学期开学之前就已经铺设。我省各高校进一步加大力度,通过设立贷学金、奖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和减免学费等方式,形成了“一条龙”帮困体系,力图让贫困学生入学无后顾之忧。据了解,目前我省高校196455名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约占20%,农林师类院校甚至高达30%。目前,我省已制定了一系列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措施:在高校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用于鼓励品学兼优的学生,享受奖学金的人数不低于本校学生总数的…  相似文献   
44.
马晓春 《教书育人》2002,(24):37-3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高校特困生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根据有关方面提供的信息,1997年我国普通高校本科学生中,特困生数量约为30万人左右,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这个数字已呈上升趋势。特困生日益成为高等学府的一个特殊现象,特困生问题亦成为新世纪高等院校的一个重要话题。一、高校特困生原因探析所谓特困生是指那些所在家庭不具备支持其完成学业的基本能力的一部分大学生。高校特困生现象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现象,从本质上看,它是我国社会、经济、教育发展局限性的反映。高校特困生的存…  相似文献   
45.
论高校学籍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6.
从“免费加助学金”大学生资助政策的确立、扩大,到逐步向“收费加贷学金”资助政策的转变过程中,英国政府通过立法、财政手段,实现了其政府责任,使英国的大学生资助政策经历了从无偿资助到有偿资助的转变。这种历程也显示了当今世界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7.
研究生招生并轨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生招生并轨是研究生教育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本从现在社会的物质条件、社会基础、实践经验等方面充分论证了实行研究生招生并轨的可行性。并就研究生招生并轨后的收费标准、步骤、配套措施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48.
从《2010年议程》谈开去——德国的教育发展规划及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3月,德国联邦政府提出了指导未来若干年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的《2010年议程》。作为该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被看作是推动德国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激活创新力的重要举措。就德国教育的国内发展而言.其发展规划和政策主要包括继续增加教育和研究预算,强调革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建设精英大学.集中资助重点研究领域,改革贷学金制度,加强职业教育,促进就业,以及增建全日制学校等。就德国教育的国际合作而言,出台了《教育与研究向世界开放:通过国际化实现创新》的文件,制订了加强德国教育与研究国际合作的八大目标和措施,提出了德国教育国际合作未来应优先考虑的八大任务。  相似文献   
49.
文章阐述并分析了当前资助贫困大学生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热点问题,并据以提出做好资助贫困大学生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主要是:注重扶贫教育,强化管理工作,建立新的机制,并提高助学金管理手段的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50.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研究生教育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受教育者在消耗公共资源为自己带来较高的预期经济收入和其他收益时,支付必要的教育费用,是完全符合市场经济的谁受益者谁付费的原则的。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来讨论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