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1篇
教育   256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试论古今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字是一种重要的文字孳乳现象。本文论述了古今字这一术语的内涵演变 ,从字的形音义方面分析古今字的特点 ,明晰了古今字这一术语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2.
通假字古今字是指古时只有某一个字,后来为了把这个古字所表示的几个概念用不同的字形来区别,造出了另一个或几个今字(多数以原来的字为声旁),让原来的字专门表示另一个或几个概念。如"要",  相似文献   
103.
第一节古诗词阅读指导Section 1考点精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歌,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大意。古诗词阅读的基本技能包括:理解诗词语言、把握内容要点、感悟诗词意境、赏析艺术特色、比较诗词异同、体验情感态度和畅谈自我感受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从2012年起,江西中考古诗词阅读题改成两道选  相似文献   
104.
网络“通假字”是自网络产生后新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和古汉语通假字及部分谐音字相比具有新的特点。本文将网络“通假字”与古汉语通假字及部分谐音字进行了系统地比较。通过比较,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今层出不穷的网络新词和热词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它们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5.
新课标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5页选了韩愈《马说》一文,因为文章比较浅显易懂,没有多少生僻字词,故其文下注释并不冗繁,多标注字音、通假字及字词句活用等。及“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一句,只释“通其意”三字为“通晓它的意思”。依文意,那么“鸣”就自然该释为“呜叫”,其动作主体是马无疑了。整句意即为:千里马嘶鸣,而食马者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笔者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106.
论古今字与通假字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字的产生途径可以归纳为八种情况,通假字根据通假后的沿变可以归纳为七种情况,其中有十二种可以构成六组对应关系,另有三种不能对应。古今字着眼于字际关系,通假字着眼于字词关系,古今字与通假字之间有错综交叉的关系。对各种用字现象在注释时应视情况作出不同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7.
西周金文中存在着大量的通假字。除本字与借字在声韵上的关系外,西周金文通假字的运用方式也是丰富多样的,是其他文字材料不可相比的。研究金文通假字的通假方式对于研究铜器铭文的内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8.
运用定量分析法,可以见出借字与本字形体存在不同程度差异,依此可将二者分为“形体迥异”、“部分相同”、“形体相近”三类。通假字不同于异体字、古今字、讹化字  相似文献   
109.
110.
古今字和通假字是古代汉语里的一对常见概念,但在现今的教材和学术著作中,对二字的界定和分类比较混乱,尤其是在中学教材中常常以“同”混淆两者的区别。古今字与通假字之间有着极大的差异,不可以仅用“同”来简单诠释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