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1篇
教育   256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疑问是思考的开始,是学习的开端。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把师生的质疑问难作为师生定向的手段,也就是让学生在"存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通过问题探究,使许多疑难迎刃而解。要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首先就必须突破"教师问,学生答"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将教师"满堂问"的情况变为学生"主动质疑"和教师的"重点质疑",从而形成动态的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聪明  相似文献   
72.
严母教子     
初,延年母从东海来,欲从延年腊1。到雒阳2。母便止都亭3,不肯入府。延年出至都亭·谒母,母闭阁4不见。延年免冠顿首阁下,良久,母乃见之,因·数责延年:“幸得备郡守,专治千里,不闻仁爱教化!”延年重顿首谢,因自为母御,归府舍。母毕正腊,东海莫不贤知其母。  相似文献   
73.
甘勇 《现代语文》2010,(1):140-143
段玉载《说文解字注》以“明通假”“求词源”为核心,疏通了古汉语的同源字系统。该系统从层次上可分为通假字系统、异体字系统、古今字系统、同族词系统四个子系统。  相似文献   
74.
古代汉语教材中的"三字"问题(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字"即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三字"问题主要是古代汉语教材的编写者们对这"三字"的定称和术语界定比较模糊,因而导致古代汉语任课教师在教学处理上没有一个清晰的判别标准,引起学生认识上的混乱.目前流行的四套教材对"三字"界定和判别存在一定的分歧,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判别都有一定的条件和标准,古代汉语教学界对此问题应予以关注,共同扭转大学古代汉语和中学文言文教学乱讲通假的不良风气.  相似文献   
75.
文章以实例分析了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对于汉字字际关系的界定与表述。该套教材存在部分概念界定不明晰、表述不统一以及字际关系判断不准确的情况,例如将通假字界定为异体字、将古今字界定为通假字、将异体字界定为通假字等。  相似文献   
76.
77.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入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课本注:“乌有”,没有。“乌”,同“无”。注“乌有”为“没有”是对的,说“乌”同“无”就不对了。  相似文献   
78.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有一篇讨论《诗经》的文字,被题为《孔子诗论》。《孔子诗论》中有大量的通假字。文中对《孔子诗论》中的通假字进行了较为深入全面的分析,指出了这些通假字在声、韵、调三方面所反映出的上古汉语语音的特点;同时也指出,《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这篇讨论《诗经》的文字,在没有弄清它的真正作者之前,题为《诗论》最为确切。  相似文献   
79.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高中语文课本中,以文言名篇、古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是其重要部分,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首先考虑其考试价值,利用各种资料找到对应的考试点,把它"肢解"为通假字、各种文言句型、词类活用……唐诗宋词教学也无非主要是背诵会默写保证不丢分。于是学生们  相似文献   
80.
正(课前讲"罗斯福保守秘密"和"周总理妙答外国官员"的机智故事)一揭题释题师:今天,宋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一位很会说话的小孩,愿意一同前往吗?——(出示课题"杨氏之子")他是谁?(生齐答"杨氏之子")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生:杨氏的儿子。生:姓杨的女人的儿子。不对,应该是姓杨人家的儿子。师:对的,在这里"氏"是姓氏的意思。杨氏之子就是杨家的儿子,杨家的儿子就是杨氏之子。师:(指名两个男同学)你是——(生:李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