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1篇
教育   256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雷缙碚 《教师》2014,(26):54-55
假借字与通假字是古汉语课通论部分的一个教学重点。由于两者所指对象存在交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感到困难。在教学实践中,应先对两者的概念进行准确的辨析,再通过具体例字的梳理,认识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82.
基于"取代型"假借归属混乱的原因,从功能、意义、表达清晰度三方面论述"取代型"假借的特点,认为应将其归入古今字。  相似文献   
83.
正高考文言实词考察需注意两点:一是"常见实词",所谓"常见实词",它既包括中学教学中不止一次出现过的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也包括一些中学生尚未接触到而传世名篇中却经常出现的实词,这是考查范围;二是"在文中",所谓"在文中的含义",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是一  相似文献   
84.
正正确把握文言实词的含义是理解文言文内涵的关键。本文选取历年安徽高考试题,从文言文实词词义考查出发,列举考生实词理解错误的原因,进而概述考试中常用的实词词义分析的方法。一、高考文言实词词义考查考点分析在《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考试说明·语文》中对文言文实词考查考点阐述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是重点考查内容。考试中对实词的考查一般有两类题型,一是选择题,二是翻译  相似文献   
85.
正中国如今的教育,被很多人骂——专家骂,家长骂,老师骂,学生骂,甚至随便一位路人甲也能调侃几句。也不能怪人家,自己确实差劲嘛。有很多教育者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尝试去改变,于是乎轰轰烈烈的教改、课改活动开始了,真是"百家争鸣",可谓"姹紫嫣红",但个个如雨后彩虹,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往往又回到原来的教学模式。有人说中国的教改,从幼儿园到大学,从未停歇,但从未又高真  相似文献   
86.
也谈通假字     
所谓通假字,其实就是古人写的别字,即古文中通用的别字。某种意义的字,已有一个本字却不用,而借用另一种意义的同音字来代替,这借来的字便叫通假字。如“甚矣,汝之不惠”中当“聪明”讲的“慧”是本字,这里借用了当“仁爱”讲的“惠”。这个“惠”便是通假字,它是本字“慧”的同音别字。  相似文献   
87.
88.
通假字是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假借字是指用同音字来代替没有造出的字,古今字则指古今分化字,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89.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文释义指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言文释义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注释的难点和重点,它与文言文教学的效果密切相关。该文以2000年秋季发行的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册为对象,对其文言文释义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概括义与具体义、词汇义与语法义、词义范围的支离扩大与缩小、通假字与古今字、释义过浅等五个方面做粗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0.
在中学语文教学、考试中,“通假字”这一古汉语现象,或多或少,会占一定比例。然而在课下注释中对“通假字”这一现象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同”,一说。“通”,但并没有将“同”与“通”的区别做详细的说明。在这个问题上,我问了几位资深的语文教师,他们所解释的也只是一见之词。通过翻阅古汉语的有关资料,得出一些拙见,以供参考。请先看下面这组句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