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遗产税作为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有力杠杆,在西方已经有几百年的开征历史了,近年来我国社会各界对开征遗产税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然而,脱离了效率而一味强调公平是不现实的,本文正从税收效率的角度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分析认为遗产税在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率上都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我国当前不宜开征遗产税.  相似文献   
12.
初二教材《遗产继承》一节中指出:“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这一规定,实际上提出了遗赠问题。那么,什么是遗赠?什么是赠与?它们有何区别?  相似文献   
13.
我们居委会的张大娘已经七十多岁了,老伴两年前去世,她孤独一人,没有任何经济来源,惟一的女儿早年出嫁,现在对她不管不问。老太太身边很需要有个人照顾,她与同院的青年小李商量并签下协议:由小李对她承担生养死葬的各种义务,在她去世后,她的两间私房归小李所有。请问,他们之间签订的这份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吗?  相似文献   
14.
着眼于市场经济大环境,从三个角度阐述了道德法律化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并就我国民事立法中的缔约过失责任、遗失物拾得、遗赠等相关制度进行了探讨,进而提出自己的一点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完善继承权制度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几千年中,强调亲缘关系的宗桃继承制度历来被加以沿用, 甚至影响至今。在现代继承制度下,对继承权的概念要从客观意义和主观意义上来理解才能更全面地掌握其内涵。继承权是基于近亲属的身份关系而发生的财产权,其发生根据有两种:一是法律的直接规定,即法定继承;二是合法有效的遗嘱的指定,即遗嘱继承。本文正是从这两个方面出发,通过对中国历史上和一些发达国家在继承权制度方面的比较分析,来思考我国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由于遗赠扶养协议制度是对我国继承制度的新发展,也是《继承法》规定的多种遗产转移方式之一,其与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在继承适用上紧密相关,因此本文也对该制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面临着消费不振、居民储蓄持续增长的现实问题。最新消费模型表明影响消费行为和储蓄动机的主要为预防性储蓄和遗赠性储蓄。利用该模型,并应用中国城镇居民1980-2009年的数据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收入和支出不确定性导致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收入差距所导致的遗赠性储蓄动机对城镇居民的高储蓄行为产生显著影响,从而引起消费不振。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对一例“二奶”请求实现遗赠案判决结果作法理上的剖析,认为同居和遗赠行为是两个独立的民事行为,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是调整范围不同的两个行为规范,法院不能以同居行为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来否认一个合法有效的遗赠行为。  相似文献   
18.
在学到《公民私有财产的继承权受法律保护》时,很多学生对遗嘱继承和遗赠的关系弄不清,他们对课本(初二思想政治)中。关于“遗嘱继承”和“遗赠”概念理解含糊。  相似文献   
19.
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在生命的不同阶段,对于自身财富处理方式的选择将会有不同的做法。通过建立模型,以对消费者在年轻时的消费、年老时的消费和遗赠三方面的财富的分配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20.
我和老伴都已七十多岁,一生没有孩子。本想收养一个,又怕没能力把他抚养成人,自己也得不到应有的照顾。有人建议我们老两口与一直照顾我们的一对年轻夫妇签订遗赠扶养协议,这样就可安享晚年。请问:我可以收养成年人为养子吗?(读者李一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