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388篇
科学研究   18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5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1.
邹慎 《科教文汇》2020,(6):42-43
黄梅戏是中华民族戏曲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本文试图结合黄梅戏文化知识探讨语文课程中的阅读教学,把戏曲文化中的文本、造型等深厚的戏曲素养融入语文教学,分析总结语文课程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使语文教学与戏曲知识完美融合,展示艺术魅力,创新语文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12.
数字图书馆门户的构建与服务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针对当前数字图书馆建设中亟需整合海量资源和数字化服务,以便为用户提供更为准确、方便、快捷的学术信息服务的需求,概括国外数字图书馆门户的建设情况,论述了数字图书馆服务及其门户的定义、定位、功能要素、内容结构、特点、设计原则及其服务运行等内容,并结合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案例进行了分析,为这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当前京剧改革过程中的美学问题进行宏观的探讨,有利于我们在改革时有较为明确和科学的指导思想。该文作者结合第三届京剧艺术节展演的剧目及随之召开的京剧艺术理论研讨会,对当前京剧改革中的若干美学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最初两年时间里,蔡元培对于大学的体认,重在实际行动而非文字建构.他一上任就表示要把北大建成研究高深学问的大学,这也得到了北大师生的认可与支持.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刊出有关改良图书馆、组织进德会等报道,向各方传达出了北大正在发生的转变.蔡元培对北大校风与学风的重塑,使得北大由官僚养成所逐渐转变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锋,初步完成了朝向现代意义的大学的转变,也为迎接此后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15.
贾平凹之于中国当代乡村叙事,很大程度上具有"标本"的意义。综观其30多年的创作,清晰传递出中国乡村现实与乡村叙事变迁与更迭的脉动。2005年问世的《秦腔》,在赢得巨大赞誉的同时,也招致严厉的批评。在贾平凹的乡村叙事谱系上,《秦腔》似乎表现出终结之意。无论对乡村新现实的发现,还是表现手法的新探索上,都表现出与此前迥异的品格。  相似文献   
16.
福克纳和贾平凹的小说都带有明显的寓言性质,故事框架、情节和意象设置,都含有对整个社会和历史的某种隐喻和象征,作品中都有着艾略特的《荒原》的意味.与福克纳相同,贾平凹的小说创作言说的仍然是"回归"和"失乐园"的主题,但他比福克纳更悲观.《秦腔》几无故事,无数个烦冗的碎片表征着作者灵魂的破碎.故乡已经使他"越来越陌生","秦腔"已成"挽歌".从"废都"到"废乡",从乡村到城市再到乡村,他的叙述更使人体味到价值荒原上人的痛苦感受.这种 "死亡"意识和悲剧体悟在文本深层与福克纳接通,使得他的貌似"很中国"的小说真正具有西方现代主义的意蕴.  相似文献   
17.
元散曲中的陶渊明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诗中描绘的超逸简淡的田园生活、任真自得的隐逸形象,为历代文士所倾慕。在元代特殊的时代环境下,“归隐”题材成为元散曲的一大主题,陶渊明也成为元散曲家心目中理想的隐者形象,并在元散曲中得到丰富而多样的呈现。  相似文献   
18.
瓦格纳不但是作曲家、指挥家,而且还是剧作家、哲学家、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瓦格纳的创作思想十分矛盾,既有勇敢创新、批评社会的一面,又有悲观厌世,皈依宗教的一面.虽然在欧洲音乐史上,瓦格纳是一个争议的人物,但不管怎么说,他总不愧为19世纪欧洲音乐文化史上的一位杰出的革新者.  相似文献   
19.
桂剧是广西主要的地方剧种之一,至今约有200余年的历史。1896年唐景崧开办了桂剧科班"桂林春班",其创作的桂剧剧本《看棋亭杂剧》是桂剧发展史上第一批为本剧种而撰的独有剧目。桂林抗战文化城时期,马君武、欧阳予倩、田汉、焦菊隐等人成立广西戏剧改进会、桂剧学校等机构,从事桂剧改革和人才培养,为桂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桂剧演出以桂剧团为依托,多次在地方和全国的戏剧活动中取得辉煌的成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逐渐丰富,桂剧也与其他传统戏剧一样面临市场萎缩、后继无人等现实问题。面对当代桂剧的现实困境,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促进桂剧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20.
姚争  冯长春  阚俊杰 《资源科学》2011,33(6):1163-1170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国际社会的认可度逐渐提高,以低碳校园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可持续校园发展已经成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种趋势。如何测度、评价和建设低碳校园是当前高校规划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生态足迹模型是测度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对可持续和低碳校园研究具有一定理论和方法的借鉴意义。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模型,以北京大学为例测算了其交通、能源及师生日常生活生态足迹,结果表明北京大学生态足迹存在总量显著,人均生态足迹较小,能源生态足迹份额高,交通和日常生活生态足迹低的特点。文章进一步将测算结果与国内外高校进行对比分析,从生态足迹的角度分析了低碳校园的特点和问题。文章最后基于测算结果有指向性地设计了生态足迹消减方案,并提出了基于生态足迹视角的低碳校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