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3516篇
科学研究   21篇
各国文化   20篇
体育   64篇
综合类   255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2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301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325篇
  2011年   393篇
  2010年   288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98篇
  2007年   330篇
  2006年   290篇
  2005年   264篇
  2004年   245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明代殿试管理制度及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科举考试制度化、经常化,成为国家选拔人才和官吏的基本途径。殿试是最终决定进士录取的考试。明代采取诸多举措,完善殿试各项制度,加强国家对考试的宏观管理,为进士选拔有序地进行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对于提高官吏队伍的文化素质,造成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以及促进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2.
综观元代散曲作品,叹世隐逸和纵情声色这两类题材显得较为突出,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从客观上讲,是散曲作家的创作受元代特有的文化教育制度及选仕制度的影响;从主观上讲,则反映了他们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重新建立价值观的心路历程,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对旧价值观的摒弃及对人生,社会的重新思考,正是这两类作品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83.
文章介绍并研析了唐代巩县窑的生成、沿革、结构、产品与影响。  相似文献   
84.
两宋是中国史料笔记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笔记作者的撰述旨趣十分明确,他们既不同于先秦诸子的论理譬喻以存哲思,更异于南北朝、唐人因“作意好奇”而为志怪、传奇,而是为着补充、保存信史和施行教化的目的而作,体现出与传统史学大致相通的书写意愿。在采撰范围上,上自军国大事,下至街谈琐议,无所不包,体现出广泛而博恰的特点,而在体例上则善于吸收和创造,表现出灵活、不拘的特点。  相似文献   
85.
论唐宋诗词的时空结构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和空间是一切事物同时也是古典诗词得以存在的基本形式。由此出发,章将唐宋诗词里利用时间和空间关系构章谋篇的样式归纳为三种,即时空平行、时空错综、时空隐喻;这不失为进一步透析古诗词章法意境的一个角度。  相似文献   
86.
南唐诗在五代十国诗坛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至今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对南唐诗的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以前的研究较为肤浅,主要是点评、感悟式的评价;20世纪以来,对其研究才陆续展开.南唐诗有着丰富的内容,可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7.
盛莉  徐安琪 《天中学刊》2002,17(4):46-49
“诗言志”与中和雅正是儒家诗教的重要内容。南唐词因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具有儒家文化意蕴,其具体表现一是运用清乐词调,变花间促碎之音为清和雅缓之乐;二是抒写忧患意识和人生感慨;三是典雅的艺术风貌。南唐词因此对宋词题材的扩大和词的“雅化”产生了较大影响,它是从花间词到北宋词过渡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8.
浅析曹唐游仙诗的内容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唐游仙诗突破了传统的游仙诗模式:抛弃了追慕神仙、寄托寓意的主题;游戏笔墨,运用近体诗的形式将神仙故事诗歌化,使之转化为纯粹的文学样式。同时,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相似文献   
89.
以农为本一直是封建王朝的执政理念.明朝嘉靖以前中央政府对宣府镇采取的一系列保护和发展农业的政策和措施,如减免租税、屯田垦荒、救灾复业等成为宣府镇农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90.
周秀娟 《南平师专学报》2006,25(1):69-71,27
汤式是元末明初的散曲作家,但因为生于元末明初散曲已经走向式微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更由于其一生中大部分时间落魄江湖,正史无传,所以众多评家在谈到散曲艺术时极少提及汤式。即便提到也仅一笔带过。其实汤式作品内容丰富、艺术性强。朱权《太和正音谱》评他的散曲:“如锦屏春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