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7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2篇
教育   2913篇
科学研究   11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8篇
综合类   14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254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81.
声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主流样式。在中国百余年来波澜壮阔的现代性伟大历史变革中,新声诗始终呼应乃至推动着社会变革的大潮,歌唱新思想、歌唱新人物、歌唱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和激烈斗争。它成功地走过了学堂乐歌、救国战歌、建设颂歌、改革潮音四个阶段,出现了大量的长期活在亿万人民心头、口头的不朽诗篇。但迄今为止,它的思想、艺术成就仍未得到应有的评价并一直被排除在"新诗"之外。  相似文献   
82.
参照胡适日后公开的留学日记、私人书信等材料,是重新回溯到新诗的发生这一历史现场的有效途径。胡适尝试白话诗的原始材料与他后来的文学史叙述这两者之间存在空隙与参差之处,置身其中不难发现从打油诗到白话诗这一命名转型的轨迹,白话新诗的发生与方言入诗的内在关联也由此得到呈现。  相似文献   
83.
诗词之妙在于诗人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意象来表达诗人的内心情感。这些文化意象都承载着独特的民族韵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理解诗歌的核心在于理解诗歌中的文化意象。通过对中西方意象理论的介绍,以期让读者对文化意象有一个大致了解。  相似文献   
84.
《国风》、《小雅》中的征战诗、思妇诗和饱受战乱之苦背井离乡的流浪者之歌鲜明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反战意识。战争有它的客观性、必然性,但它的负作用也昭然可见,周初到春秋这一时期有关战争的诗歌,吟唱出了人们反对不义战争、渴望和平生活的主流。  相似文献   
85.
陆游是我国南宋时期杰出的爱国诗人。他一生著作丰富,今留存诗歌约九千三百首。在这近万首题材广阔、风格各异的诗篇中,流传最广、质量最高,最能代表他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的是那些爱国诗篇。陆游以诗歌为武器,从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投降主义;同情人民疾苦等几个方面在南宋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赋予了爱国主义以特殊的内容。  相似文献   
86.
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模式的多学科混合组队以及不派驻点教师的特点,使得实习的前期准备工作变得更为关键。为发挥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模式优势,分析了混合编队教育实习前期工作要素的变化,对前期工作的组织实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7.
卞先生独特的翻译理念与实践是我国现代翻译界的"新声"。他关注形式的重要性,以"信"为核心提出了"信"、"似"、"译"的翻译思想,并通过"以顿代步"的原则翻译了诸多诗歌及参与新诗格律建设,丰富了我国对西方文学译介的成果,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当然,卞之琳先生的翻译思想与实践在给我们以启示的同时也引出了一些值得深究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88.
题画诗是历代文人喜用的题材,明清以降尤为风行。有着极高艺术修养的清代女诗人,将其当成她们驰骋才情的"命题作文"。她们熟练地驾驭着题画诗的创作方法,将画面上的物象转换为含蕴深厚的意境,寄托对生活的感悟,形成了独有的风味。  相似文献   
89.
打工诗歌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其成就有目共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打工诗歌的局限主要有三:一是打工诗歌在写作内容上对苦难过分依赖并且有将苦难神圣化的倾向,过分强调了底层的道德承担和道德优越感;二是对城市的仇恨表达掩盖了底层打工者对于城市的复杂情感,也妨碍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入认识;三是打工诗歌是一种共名写作,诗人更多只是传达共识而缺乏个人对个体命运和社会时代的独立思考和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90.
研究了中国古诗英译的视角选择问题,认为鉴于英汉诗歌在语言特征、格律规律、审美倾向和文化思维等方面的差异,中国古诗英译过程中,译者可以不拘泥于原诗的形式,而根据译诗的意境来灵活选择视角。提出了采用局中人视角,将原诗的旁叙译为自叙,采用第二人称、将原诗的旁叙译为对叙;增译第二人称、将原诗的自叙译为对语等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