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7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2篇
教育   2913篇
科学研究   11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8篇
综合类   14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254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英语爱情诗歌中有诸多形象生动的意象,探讨英语爱情诗歌中几种常见的意象,力求为英语爱情诗的学习和鉴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宋代晁氏家族"家传文学,几于人人有集",对文化的重视使其逐渐形成了"博"与"异"的整体特质。在诗歌特色方面则表现出"尚奇求奇"的创作倾向,主要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好用奇字僻词,好作奇诗,诗中有奇气,多奇思妙想。  相似文献   
93.
汉代四家诗在《诗》义阐释过程中,无不突出强调《诗》的王道政教意义,而淡化对《诗》的原始意义的探寻,这是汉《诗》的经学化阐释的重要表现。这一特点又以齐诗为最,齐诗明确把"匡扶邦家"作为诗学传播的主旨,并将《诗》广泛用于劝谏。然而这一经学化特点的源头何在,一直难有定论。通过对齐诗与孟子诗学观的比照发现,齐诗的经学化特征源于对孟子"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观点的承袭和践行。  相似文献   
94.
汉代四家诗在解《诗》用《诗》的过程中,无不突出强调《诗》的王道政教功能,这是汉《诗》经学特点的重要表现之一。这一特点又以齐诗为最,齐诗明确把"匡扶邦家"做为诗学传播的主旨,并将《诗》广泛用于劝谏。然而这一经学化特点渊源何自,一向众说纷纭、难有定见。通过对齐诗的特征和孟子诗学观的比较会发现,齐诗的这一经学特征源于对孟子"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观点的承袭和践行。这也意味着,在汉《诗》经学化过程中,孟子的作用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95.
李峤"杂咏诗"在形式、内容、体系方面独具特色:均为五言律诗形式,内容全是咏物,作者运用主题类分法,构筑起一个严密、有序的体系,形成有形无神、略无兴寄、多无生趣之风格。在唐初律诗规范化、定型化之际,这120首五言律诗的确为律诗形式的固定起到了范式作用,其独特的创作目的,拓展了诗歌的功用,成为启蒙学者、以诗教诗的教材,同时后世咏物诗集对"杂咏诗"以类书编写的体制多有参考。  相似文献   
96.
宋代夫妻寿词因所寿对象与词人关系最为亲密,又不存在官场职位、长幼辈分等差异,故在表达对妻子或丈夫的祝寿意愿时,也就滤去了诸多谀颂成分甚或违心之语而更加真挚动人,并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宋代夫妻各自的生活与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97.
珀西·比希·雪莱的作品充溢着对自然的热爱,蕴藏着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憧憬,契合了当今生态主义思想。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雪莱自然抒情诗,促使人们对自身的生存处境进行反思,而回归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改变这种局面的一种方式,这也是雪莱诗歌当中所倡导的一种理念。  相似文献   
98.
文学作品的流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众的审美习俗。陶渊明的诗与柳永的词流播的变迁,不仅反映出受众的审美习俗由典雅而至俚俗再至雅俗交融的历史进程,也昭示了文学由上层向民间的转移。  相似文献   
99.
在汉英思维方式对比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国古诗中意合手段的应用以及英译中形合手段的应用。提出在深刻理解和把握原诗的基础上,完成翻译过程中汉语意合与英语形合的转换与重组。  相似文献   
100.
对纵向数据的线性混合模型yk=Xkβ+Ckτk+ek用Fisher得分迭代法得到了参数的M估计(稳健估计),并在一系列的正则条件下,证明了参数M估计的渐近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