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4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224篇
教育   725篇
科学研究   774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97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提升生态效率是促进我国电力工业特别是火电行业节能减排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利用2001—2011年全国电力工业和火电行业的发电量、装机容量、从业人员、原料投入和SO2、CO2排放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整个电力工业和火电行业的生态效率,结果表明:火电为主的行业结构是影响电力工业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将生态效率分解为经济效率和环境效率,采用Tobit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电力工业与火电行业的生态效率、经济效率与环境效率之间的计量关系,结果表明:经济效率对生态效率存在负向的影响,进一步提高电力工业的经济效率将使生态效率降低;而环境效率对生态效率存在正向影响,火电行业的环境问题是影响整个电力工业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2.
城市以集群的形式参与竞争已逐渐成为一种主流,城市集群而形成的城市群碳竞争力也将成为城市碳竞争力的集中展示。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和呼包鄂城市群等4个城市群2007—2011年的碳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呼包鄂城市群碳竞争力最强、武汉城市圈最弱,城市群的碳竞争力并不存在东中西部城市群依次变强或变弱的分布特点,各城市群在发展碳竞争力上各有优劣势。就此对我国城市群碳竞争力的提升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3.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推进,小城镇居住区的低碳节能规划设计关系到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健康。考虑低碳节点效果,提出一种基于二氧化碳含量和温度自回归分析的小城镇居住区规划设计模型。模型设计包括了城镇的楼宇建筑设计、绿化景观和风景园林设计等。通过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规划选址、合理的土地利用、适宜的功能分区、安全便捷的交通系统等子系统设计完成居住区的整体规划。采用功能分区合并技术,把绿地系统分自然绿地、居住绿地、活动绿地、庭院绿地。规划区域主要分为生活区和活动区、绿色生态区、商业区等四大区域,以光照、温度、湿度和绿化植物的碳吸收和释氧量为自回归参数进行数学建模。充分利用的南向采光和立体采光,使得居住区的光照强度增加。仿真实验结果得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低碳节能效果,居民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34.
基于IPCC推荐方法,结合我国交通能耗统计基础,提出省级交通运输能耗与碳排放测算方法和特征性评价指标,对2005~2012年江苏省公路运输、水路运输(含港口)和城市客运领域的能耗与碳排放现状进行研究测算,分析能耗与碳排放总量、分能源品种与分运输方式的比例结构、能耗与碳排放强度等方面的特点,最后提出低碳交通运输发展需以降低能耗与碳排放强度为核心、以公路货运为突破重点、以优化综合运输结构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为战略导向、以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为重要途径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5.
对取自贵阳花溪地区改毛剖面上二叠统一下三叠统碳酸盐岩样品进行碳、氧同位素测定,利用所测数据建立相应的演化曲线.根据曲线变化情况,结合地质背景与岩性,着重探讨碳同位素变化的环境原因,并对研究区该时期古环境进行分析解释.研究表明,早三叠世初期,该地区海洋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但在Griesbachian早期有一次短暂恢复,而后又进入长期低迷的缺氧环境直到Smithian中期.  相似文献   
36.
The present work was aimed to study the association of one carbon genetic variants, hyperhomocysteinemia and oxidative stress markers, i.e., serum nitrite, plasma malondialdehyde (MDA) and glutathione (GSH) on intimal medial thickening (IMT)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 A total number of 76 subjects from ACS Medical College and Hospital, Chennai, India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i.e., Group I (n = 42) of T2D and Group II (n = 34) of age- and sex matched healthy controls. The glycated haemoglobin was measured by ion-exchange resin method; plasma homocysteine by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ant Assay method; serum nitrite (nitric oxide, NO), plasma MDA and GSH by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s; the IMT by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The polymorphisms of one carbon genetic variants were genotyped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nd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methods. Results indicate that methyltetrahydrofolate homocysteine methyl transferase (MTR) A2756G allele was found to be protective in T2D and the other variant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2D. Glutamate carboxypeptidase II (GCP II) C1561T (r = 0.34; p = 0.05) and methylene 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MTHFR) C677T (r = 0.35; 0.04) showe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plasma homocysteine in T2D cases. In this study, MTR A2756G allele was found to be protective in T2D; GCP II C1561T and MTHFR C677T showed positive association with plasma homocysteine in T2D cases. Among all the genetic variants, MTR A2756G was found influence IMT. RFC 1 G80A and TYMS 5′-UTR 2R3R showed synergistically interact with MTR A2756G in influencing increase in IMT.  相似文献   
37.
运用1995—2012年的统计数据,采用IPCC(2006)测算方法估计江西省能源碳排放总量,通过构建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指数模型实证分析江西省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存在不稳定的脱钩状态,强脱钩、弱脱钩、扩张负脱钩等状态交替出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江西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变化的原因并对江西发展低碳经济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8.
针对中国传统物流行业的高能耗、低效率、低效益现象,结合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以及理论界高度聚焦于通过物流技术创新实现低碳物流的现状,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信息整合的低碳物流商业模式创新性构想。试图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物流产业的信息融合,克服市场分割、企业规模小、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整个物流行业服务效率和能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39.
低碳经济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理念,也是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制高点。英国作为全球最先提出发展低碳经济战略的国家,在战略部署、法律框架、激励政策、低碳技术、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已走在了世界前列。然而,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时期,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将受到经济持续增长、能源消耗结构失衡与低碳技术水平低下等困境,需借鉴英国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需要制定我国低碳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完善低碳法律法规体系、创新政策激励机制、加大低碳技术研发与国际碳减排合作等政策链的协调配合,共同推进我国低碳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0.
通过相关理论梳理,探讨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及其互动作用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就技术、产业结构因素及其互动作用对中国碳排放的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发现:(1)技术进步对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产业结构变动促进了碳排放,但前者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要远低于后者。(2)2个因素对碳排放的作用存在时间和地区上的差异,随着时间推移,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的作用有所增强,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则减弱;沿海地区技术进步的减排效果显著大于内陆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对内陆地区的碳排放影响则更大。(3)技术与结构因素的交互效应对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分时期和分区域的子样本进一步验证了这种交互效应的稳健性。为理解中国碳排放的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对如何统筹技术与结构性因素,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也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