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0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游宴序和赠序在唐代的发展轨迹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宴序和赠序是唐代文人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运用统计学的知识对其此消彼长 ,犬牙交错的发展轨迹进行研究 ,进而分析其原因 ,指出它们的发展演变是唐代社会风气及文人心态变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2.
宋词中的侠文化表现出结交壮游、游冶享乐、建功立业三大特征。前两个特征是对传统侠文化“自由”精神的继承,恣意享乐是在新的时代特点下张扬生命意识的方式的新拓展。而第三个特征使侠义精神和儒家正统思想结合起来,升华了侠义伦理,形成了崭新面貌的侠义精神,也喻示着侠伦理精神的蜕变。  相似文献   
23.
客家生态文化(梅州)保护区建设以客家文化空间和"文化基质"为保护重点,达到对客家文化的科学与整体的保护,最终实现梅州特色生态文化经济区跨越式发展。梅州需要依托客家古村落发展休闲观光型农业,在保护和传承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充分利用地方生态优势和客家农耕文化的传统,推进地方特色旅游产业的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24.
谷晓坤  刘娟 《资源科学》2013,35(8):1549-1554
大都市边缘区土地整治呈现与都市观光农业相结合的发展趋势,客观评价土地整治对区域居民的作用是项目开展的基础.以上海市合庆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例,借鉴旅游学中旅游地居民影响感知评价方法,定量分析项目区居民对通过土地整治发展都市观光农业的感知态度,客观评价土地整治项目的社会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95%居民总体上对土地整治定位于都市观光农业持积极肯定态度;②居民对观光型土地整治产生的经济社会感知和环境感知均以正面感知为主;③大都市郊区居民与一般农业区的居民不同,相较于整治产生的经济收益,大都市居民更关注丰富闲暇时间、提高当地知名度等方面.研究结论:旅游学中对旅游地居民感知评价方法适用于都市观光型土地整治项目的社会效应评价,整治项目规划时应充分结合农村生活生态环境改善的诉求,以降低居民的消极情绪.  相似文献   
25.
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大品种的游仙诗,充满丰富奇幻的想象,常用象征、比兴、用典的手法,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编织神奇瑰伟、引人入胜的境界,尤其在意境的创造上因主要受“道”的影响,呈现出超具象性、跨时空性、守虚静性的特点,成功地创造了游仙诗澄净精纯、空寂虚灵、冲淡玄静的“空灵”意境,美学价值甚高,对同时代或后代的诗歌或其它文学样式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生态农业的建设要根据地区特点。以贵阳市城郊生态农业的发展为例,提出了在城郊生态农业的发展中要注重石漠化治理、提高土壤质量的改良、减少水土流失、建设观光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7.
武宣县"金葵花"旅游节的成功举办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其成为了全区观光农业的一个品牌。对武宣县观光农业发展的现状,资源优势以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综合分析了发展观光农业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繁荣发展的价值,同时也为武宣县观光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