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49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结构主义哲学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寻求稳定、自我调整的结构,影响了五、六十年代西方社会思维方式,促使建筑界研究建筑深层结构的规律:人、自然、文化与建筑基本关系.结构主义与形态学结合,探索把过去的系统转化为现代建筑系统,寻求兼具灵活性与高技术的未来有机建筑.  相似文献   
92.
基于结构主义、符号学视角的分析,白沙品牌在传播的意义上有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比如为了避免传播主题的泛化,需要将传播主题的内涵意义进行冻结,从而进行独立主题传播(SIS:Single Idea Spreading);再如,为了避免长期传播所造成的审美疲劳,可以根据横纵聚合的原则进行替换,从二元对立的角度出发,不断给受众视听新感受,以吸引他们的长期关注.  相似文献   
93.
在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看来,缺少内容而把形式作为自己的内容是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的通病。该缺陷根源于索绪尔的语言模式,它们的批评术语及精神是索绪尔式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詹姆逊说它们都陷于"语言的牢笼"——这是他对两者批评的精义所在。  相似文献   
94.
布鲁纳的学科结构理论主张编制螺旋式课程,倡导结构教学、早期教学和发现教学法,使学生的学习符合知识获得、转换和评价规律,以生成完善的认知结构.这些观点启示我们在语文课程设计中将语文学科的基本结构置于中心,注重语文课程形态的多元选择,促进语文课程三维目标整体达成;在语文教学设计中确立难度适宜的目标,厘定结构清晰的内容,关注发现法教学模式.唯其如此,才能促进语文课程有效创生,语文课堂充满反思与创造,师生充满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95.
A Farewell to Arms is a classical work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The author, Hemingway, creates a kind of character in his works successfully, that is, the Hemingway Hero. Due to its exc...  相似文献   
96.
20世纪语言学理论经历了三次转向:从历史比较语言学到传统结构主义;从传统结构主义到美国描写结构主义,再到转换生成语法.在每次转向的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哲学背景.所谓结构主义其实是描绘人关于世界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对结构极为关注;美国描写结构主义实际是站在逻辑实证主义的肩膀上;转换生成语法则带有笛卡尔、康德唯理主义的影子.  相似文献   
97.
本文认为巴尔特的结构主义“层次理论”对我国的文艺学等学科的建设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长期以来我们往往比较注重吸收而缺乏有效的批判,从而失去了“洋为中用”的根本意义。本文认为其“层次理论”虽然具有动态的立体式的结构特色以及反传统的历史意义;然由于结构主义的本体论倾向,使得它在戳穿现实神话时却产生了与社会的绝缘,在戳穿意识形态神话时却拒绝了个人的价值,从而使“层次理论”成了一种封闭的结构游戏;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理论的批判,希望为如何正确对待西方理论起到一种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裕固族民间故事《神箭手射雁》,貌似戏剧性的爱情故事,实则不然。借用格雷马斯的"语义方阵"分析法,不难发现:"惩恶扬善"是这则故事的核心主题,"善—恶"二元对立是其深层结构。这种对立在裕固族民间文学中十分突出,形成了裕固族民间文学"善—恶"对立的基本叙事结构。究其原因,既与裕固族长期信仰佛教相关,也与讲述人"以善为美"的审美理想紧密相连。为表达自己的审美理想、完成善-恶叙事,叙述者又不断借用巧合、对比等多种具体叙事技法。  相似文献   
99.
二元对立是结构主义的基本思维方法,学校课程有着众多的二元对立,每种二元对立形成一个维度,从而形成多维课程空间,其中选修与必修、活动与学科、综合与分科是校本课程空间中最重要的三个维度。校本课程体系架构的策略是在这三个维度中寻求平衡;在强化校本课程建设的同时,应规范国家课程的管理;各门学科不仅要进行立体化体系的设计,还要使每门课程本身结构化。  相似文献   
100.
Through interviews with members of the setting panel, this paper probes the process of setting the first external test for the VCE Physics course when it was implemented in 1992.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rse itself had been highly contested, but the contest was enacted largely outside the structures set up for formal negotiation between interested parties. Consequently the process was obscure, and the issues never clearly articulated. However, the outcome was that the course was much closer to a traditional course in physics than had originally seemed likely. The test setting panel provided a microcosm in which the contest that had shap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rse was replayed. In the deliberations of the panel, certain discursive mechanisms can be identified as having operated to ensure that particular decisions became inevitable. Once identified in the deliberations of the test panel, similar mechanisms can be discern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devising the course itself. Some implications are noted for future efforts to reform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in physics, and for current classroom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