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2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   2365篇
科学研究   198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323篇
综合类   19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6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259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37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246篇
  2006年   229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01.
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进入到"大众化"阶段以来,一大批新建本科院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暴露出影响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师资问题,尤其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厦门理工学院为例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在快速发展中的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2.
生活世界视域中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活世界中强调作为人的教师,是其专业身份认同的前提条件。研究者与艺术家之间动态维持的张力关系构成了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可能空间,它既关注以艺术为中介的生命反思,又重视以研究为动力的自我生成。在教育实践中坚持以少为多的变革思路、形成陌生人的教师自我意象、发展教师自我的实践智慧等,则是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03.
高校创业教育的本质与逻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创业教育是指在高校中实施的、旨在培养学生现在或未来开拓事业所需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其本质是培养人。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必须要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以发展的人为逻辑终点,而要实现从起点到终点的转变,则需要在高校整个人才培养的体系框架内,不断强化对学生开拓性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4.
随着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和实施,对于如何更加有效的推进职业院校学生德教育工作的实施提供了参考。本文从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德育现状分析入手,阐述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学生德育实施的作用,从而提出学生德育实施的途径及策略,以期能为当前的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实施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5.
中国古代史书、笔记、小说以及诗歌中记载和描述了许多无目的游走的行为。本文认为,这类文字表述中隐含了古人对现实人生的体验、认知以及超越的过程。反应到具体创作中就是无目的行为被潜在的文化传统逐步改造并诗意化,即由最初的彷徨苦闷转而为随遇而安的自适恬淡,由被迫无奈的宣泄变为主动自觉的享受。这一诗意化的进程集中体现在唐代以来大量出现的访人不遇题材的诗歌创作中,进而丰富了我们的诗歌传统化和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06.
判断过失的客观说主要是以"第三人"的标准来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违反安全注意义务。该"第三人"为法律虚拟的理性人。我国司法实践中在判断过失上采用客观标准可按照以下步骤:存在法律、行政法规及司法解释等法定标准时,先依据法定标准判断;在某些行业规范中规定了特定行业和执业人员行为标准时,这样的行业标准可以补充法定标准作为判断过失的依据;在寻尽以上方法后,才能运用"理性人"的标准,结合具体案件中主体行为能力、社会专业角色、有无突发情形这三种常见特殊情况判断。  相似文献   
107.
青年尼采荷马研究的主要思想集中体现在两个文本中:一是1869年尼采在巴塞尔大学的就职演讲《荷马与古典语言掣铹,探讨的是“荷马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荷马作为一个人是否存在?”;二是1872年尼采准备写作的《菏马的竞赛》,最后只写了一篇前言。在这篇前言中,尼采将希腊世界区分为前荷马世界和荷马世界。荷马世界已经有了一种文明的日神精神作为引导,而前荷马世界则是没有文明尺度的深渊。尼采正是以这样的区分来论定酒神精神是超善恶的。从两个文本的差异可以看出,尼采逐渐从语言学专业走向了自由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08.
BackgroundMaternal childhood experiences of maltreatment affect parenting and have consequences for a child’s social-emotional development. Adolescent mothers have a higher frequency of a history of maltreatment than adult mothers.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analyzed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adolescent mothers with a history of childhood maltreatment and their infants.Objective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maternal childhood experiences of maltreatment on mother-infant emotion regulation at infant 3 months, considering both infant and mother individual emotion regulation and their mutual regulation.ParticipantsParticipants were 63 adolescent and young adult mother-infant dyads recruited at a hospital.MethodsThe mothers were administered the Adult Attachment Interview to evaluate reflective functioning and attachment and the Childhood Experiences of Care and Abuse was used to evaluate maternal childhood experiences of maltreatment. Mother-infant interactions were coded with a modified version of the Infant Caregiver Engagement Phases.ResultsDyads with mothers with childhood maltreatment (vs dyads with mothers with no maltreatment) spent more time in negative emotional mutual regulation (p = .009) and less time in positive and neutral mutual emotion regulation (p = .019). Cumulative maternal childhood experiences of maltreatment were associated positively with mother and infant negative states at individual and dyadic level and with the AAI scales of Passivity and Unresolved Trauma (p < .05). The effect of cumulative maternal childhood experiences of maltreatment on mother-infant emotion regulation was direct and not mediated by maternal attachment and reflective function.ConclusionsMaternal childhood experiences of maltreatment increase the risk connected to early motherhood, affecting mother-infant emotion regulation.  相似文献   
109.
青年农民工为海西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他们不能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又由于他们文化水平不高,缺少劳动技能,导致他们的收入水平较低,工作和生活状态十分堪忧。必须妥善地解决青年农民工问题,培养大批既有劳动技能又能吃苦耐劳的劳动者,加快海西城市化发展进程和构建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0.
农村小学低龄儿童寄宿现象在农村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背景下产生。农村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旨在促进教育资源合理利用,提升教学质量,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一系列问题,其中低龄寄宿问题尤为严重。低龄寄宿减轻了父母负担,促进了学生自主性。但寄宿条件差、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低龄学生自理能力弱、亲情缺失、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等问题不容忽视。本文以云南省X县农村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为例,对其低龄儿童寄宿生身心健康、饮食安全、自理能力状况等展开状况调查,以找到解决策略,并对全国的农村小学低龄寄宿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