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23篇
教育   340篇
科学研究   61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1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以永州市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县(市)级行政单位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性和可行性,为新一轮县(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如何综合考虑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问题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应用遥感技术,乘用SPOT图像数据为信息源,采用“人机交互式”判读解译方法,综合地面调查,对林甸县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判读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图,并在ARC/INFO或MAPGIS中编图、量算面积。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土地利用变化预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该文以奈曼旗1995年~1999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结合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驱动作用,采用GKSIM模型对奈曼旗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进行模拟分析。模拟结果显示,奈曼旗的林地面积将从1995年的171171 hm2增加到2015年的197363 hm2;以耕地和园地为主的农业用地面积基本稳定在18000 hm2的水平;草地面积在近几年的下降后基本保持稳定,约为98000 hm2;非农业用地持续增加,到2015年达到31000 hm2。其它用地面积从1995年的326759 hm2下降到302655 hm2。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趋势预示着,未来15a,奈曼旗的生态环境将在总体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方面,是人类活动影响自然环境程度的重要反映.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1986年~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空间格局.研究表明,在1986年~2000年期间,林地、草地和沼泽地面积显著下降,耕地面积急剧增加,并且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在空间上表现出不同的空间格局.在此期间,黑龙江省土地利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地关系矛盾突出.林地、草地和沼泽地锐减和退化,保护林地、草地和沼泽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5.
浅谈"3S"技术在土地利用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利用以"3S"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土地利用进行动态管理和区域规划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对"3S"技术作了简要介绍,重点从其技术方面分析了"3S"技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并预测"3S"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小城镇是介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居民点,它既有城市密集的用地方式,又有农村低矮的建筑格局。确定小城镇的适度用地规模需要充分考虑小城镇发展的现有条件和不可预见因素;加强小城镇周边农地地价评估和改善旧镇域的投资环境是从节流和开源两个方面促使小城镇集约用地的有效措施;科学制定土地管理制度和提高土地管理执行效率,能促进小城镇土地的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17.
以安阳市高新区为例,选取1996,2007和2009年3个年段,从土地利用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入手,进行了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实例分析;初步总结了高新区在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陈莉  张淑杰  王青 《科技通报》2020,36(2):9-16
聚落的景观格局变化是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关系的重要方面之一。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以岷江上游藏羌聚落交错区为研究单元,探究藏-羌聚落交错区在2009年,2014年以及2017年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 A区和B区聚落的斑块类型指数和景观水平指数的变动情况基本一致;(2) C区景观破碎程度在逐渐降低,景观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较小,景观格局逐步趋于稳定;(3) A区尚处于土地利用挖掘期;而其它两个区域尚处在调整期。本次研究有助于土地的保持与维护,以及土地可持续发展与合理规划。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美国陆地卫星数据作为基础数据源对长时间序列、县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研究,也可以为以后进行大尺度区域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20.
黄河流域河源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河流域河源区是国家生态屏障和“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保护优先的践行区。本文梳理了近40年来对黄河流域河源区土地利用格局和过程研究的相关文献,从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效应及政策启示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发现:①黄河流域河源区土地利用格局相对稳定,草地面积占绝对优势。2000年是土地利用及其效应变化的重要转折点。2000年之前,草地、林地和湿地等生态用地减少,草地退化、沙化、土壤侵蚀等效应加剧。2000年之后,生态用地增加,植被指数增加,生态系统逐渐向良性方向转变,碳汇功能增强。②生态工程实施和气候变化使该区域土地利用及其效应极具复杂性。整体上土地退化面积有所减少,程度趋缓,草畜基本实现平衡。东部河湟谷地耕地面积减少,集约度提高,种植结构逐步优化;但局部恶化的态势依旧严峻,土壤侵蚀尤其高寒地带的冻融侵蚀加剧。建议应加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影响因素、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以及生态保育区溢出价值与自然资产的评估研究,为黄河流域河源保护区可持续发展以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