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2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教育   14831篇
科学研究   1326篇
各国文化   46篇
体育   186篇
综合类   584篇
文化理论   69篇
信息传播   1846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222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275篇
  2016年   364篇
  2015年   671篇
  2014年   1537篇
  2013年   1233篇
  2012年   1469篇
  2011年   1671篇
  2010年   1366篇
  2009年   1351篇
  2008年   1635篇
  2007年   1150篇
  2006年   830篇
  2005年   659篇
  2004年   690篇
  2003年   723篇
  2002年   632篇
  2001年   474篇
  2000年   350篇
  1999年   202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倪桓 《现代传播》2001,(3):33-38
新闻敏感是记者素质的核心.传统理论多从新闻学的角度研究新闻敏感;本文旨在从心理学视角对其进行探析.通过比较学术界几种常见和尚存争议的观点,指出这几种观点的融合性特征;并且进一步阐述了新闻敏感产生过程中感知与思维,直觉与实践,人格与感知、思维之间的辩证关系,综合探讨了新闻敏感的心理发生机制,尤其是人格、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对新闻敏感的制约,进而指出培养新闻敏感的途径及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2.
颂壮词     
词是歌儿舞女们,在文人们的雅集宴会上,助兴歌唱的歌辞,所以也叫曲子词。后来,技痒的文人们,竞起仿效,他们剥离了乐曲的束缚,扩大了表现力,加深了意境,使之做为一支诗坛新葩,在中唐以前开始萌芽抽枝,到晚唐已臻成熟,进入两宋后,更是枝壮叶茂,繁花似锦了。初期的词,带着它出生的  相似文献   
43.
柳明 《生态文化》2006,(4):36-36
人不患无成,当患无志,如欲成事,必先立志。人之能为常人所不能者,心志使也。人之能成大事,贵在其志。志之立也,不畏行艰,若无其志思且不及何至无我哉!欲立大事者,当先立大志,夫志存高远,首见其大,故艰危之际愈见其坚。[编者按]  相似文献   
44.
颜色词在英汉语言中的反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色词在英汉语言中比较丰富,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在各个民族中色彩词的文化内涵都很丰富,英汉语言中对色彩词的使用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5.
46.
嘉庆末道光初 ,浙派在江浙词坛继续活跃着 ,常州派是在道光二十年( 1 83 2 )前后才逐渐取代浙派成为词坛盟主的。以周济为代表的常州派词人 ,继承发展了张惠言“意内言外”的词学主张 ,对浙派谨守声律的创作倾向提出严厉的批评 ,又吸纳了浙派词学中重词格的合理成分 ,创造性地提出了融意格于一体的“寄托出入”说和“宋四家词”论 ,这说明道光年间词学思想呈折中融合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47.
本文前半继作者前著<是否蒲松龄所作--庆应大学所藏十五种抄本真伪考议>之后对赝品<倡和集>的真实作者及其刊本考索、寻踪,终使这桩作伪文案真相大白,同时订正了前著个别推断之误;后半介绍<倡和集>原作者之一吴陈琰及其词作,并录佼佼者数首,予以简评,以期引起治清词学人的关注和青目.  相似文献   
48.
49.
随着中国加入WTO,可以预想,我们的媒体将面对怎样激烈的竞争。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媒体也越发需要高素质的新闻记者。 真正的新闻记者,不但要具备发现和捕捉新闻的能力,更需要具备准确、生动表达新闻的能力。这就涉及到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和“语言敏感”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50.
一些新闻界的同志,常常为捕捉不到新闻线索而焦虑苦恼,他们亦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勤奋发掘,潜心寻觅,可就是难于找到有价值的新闻,有时,闪光的新闻出现在他们眼前,亦往往失之交臂。究其原因,以我管中之见,主要是由于他们缺乏敏锐的新闻嗅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