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4篇
教育   182篇
科学研究   329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4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粮食安全是事关国家发展与稳定、独立与自主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我国的粮食安全理念和体系脱胎于计划经济时期,在当前的国内外形势中面临一定挑战。面对新的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对传统的粮食安全观进行改革,树立新时期粮食安全观,用于指导和助推粮食供给侧改革。文章尝试汇总当前阶段我国粮食供给侧和需求侧的主要形势和面临的问题,阐明当前供给侧改革是树立新时期粮食安全观的重要机遇,应该从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树立全球视野和双底线思维以及倡导健康与绿色生活方式等方面着眼,为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出路提供科学合理的视角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2.
作为整个国家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安全的警钟必须始终长鸣.伴随着自然灾害日益频繁、严重,尤其是今春发生的我国北方地区特大旱灾,不仅反映了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必要性,也凸显了加强农业生态建设的迫切性.因此,保障粮食安全必须谋求更宽视野、更深层次的突破.如何对粮食安全的生态风险进行充分估量,对其形成机理、传导机制进行深层剖析,实现兼顾代际公平的长远的持续有保障的粮食安全,既是深化可持续粮食安全研究的要义,也是健全机制、完善政策的基础.  相似文献   
83.
国际性“粮荒”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我们对于这个问题不得不给予充分的关注,明确我国粮食的状况以及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而找出“粮荒”的出现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对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所以本文将从国际“粮荒”的过程中找出一些重要的原因,同时结合我国的粮食状况,并试着提出一些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84.
粮食补贴政策背景下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协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在国内重视"三农"问题和国际粮食危机的两大背景下,我国对粮食补贴政策进行了根本性的调整,以实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双重目标。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之间存在着不和谐音符。我国农民种粮的机会成本增加及种粮利益较低,因此将农民增收放在首位成为关键。通过博弈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政府出台的以对农民直接支付为主的粮食补贴政策在解决二者的协同问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5.
改版后的《淮北晨刊》每天的头版都有一幅四栏宽的大图片,位于版面的中上位置,说明简短,有的配以字号较大的标题,十分抢眼。例如,2009年2月20日头版通栏标题为“目前我国粮食市场价格基本稳定,粮食安全未受旱情影响”题下配发“寇湾西红柿灾后喜迎盛果期”的大图片、图文并茂,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相似文献   
86.
农地违法违规和过量征收直接导致农村耕地减少,危害到国家粮食安全、农民权益及生态安全.其致因主要是农地发展权立法缺失、农地征收法律不健全及执法不严.对此,国家应确立和维护农地发展权,完善农地征收法律,严格执法等.  相似文献   
87.
《安徽教育》2010,(11):12-12
<正>本刊讯日前,省政府通报表彰了安徽农业大学胡承霖教授,并授予小麦高产攻关特别贡献奖。根据胡承霖教授的倡议,自2005年秋种起,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小麦主产区开展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在各地、各有关  相似文献   
88.
《今日科苑》2018,(6):13-14
李必湖,男,1946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研究员、教授,土家族,湖南沅陵人,原湖南安江农校党委书记,怀化市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怀化市人大副主任,现为湖南怀化市老科协顾问。李必湖作为袁隆平院士的得力助手,是我国籼型杂交水稻“野败”基因的发明人,研究杂交水稻40多年,获得23项获奖成果,特别是“野败”的发现为杂交瓶颈技术保持系的突破做出突出贡献,是我国第一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生物领域著名科学家。2010年退休以后,在身患绝症的情况下,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情系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89.
全球爆发的金融危机使世界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粮食安全是关系到国家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尤其是对于我国这样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来说,粮食安全显得更为重要。在新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下,我们更要重视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探索解决我国现阶段粮食安全的新思路和新策略。  相似文献   
90.
论农户行为模式转型与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户行为模式是粮食供给体系借以建立的基础。在农户多行为模式的框架下,可以很好地分析市场化及农产品、要素价格变动对农户行为转型和粮食供给机制变更的影响,描述以传统农业市场的弱势均衡和专业化农业市场的非对称调节机制为核心的抑制粮食产业发展的机制系统,以及可能形成的粮食产业退化。价格、补贴政策具有很大局限性,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是建立一个主力农户群体+定价权的产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