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02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6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0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彝族是西南地区世居的民族,拥有独立完整的语言、悠久的历史以及灿烂的风俗文化。丧葬习俗作为彝族风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彝族的生死信仰等观念,反映彝族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丧葬习俗也为彝族民间文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切入点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2.
《汉语大词典》是一部比较权威的汉语词典。尽管如此,仍有部分释义存在不准确之处。对列举出的几条古代刑罚词语,利用文献史料,对词条释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补正,以使其更为准确严密。  相似文献   
103.
呵、咆、殴、居等四个古方言语气词不见或少见于传世典籍及字典辞书。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使用语气词“呵”和“咆”,反映了汉代口语面貌,其意义和用法分别与“兮”和“也”相近。“殴”是具有秦国方言特色的语气词,其意义和用法相当于“也”,但表达的语气比“也”更加严肃和沉重,多出现在法律条文中。“居”是具有齐鲁地方特色的一个语气词,有时写作“其”或“期”,至今仍活跃在山东人的口语当中。  相似文献   
104.
自《诗经》始,中国文学素有"兴农"、"乐农"、"悯农"的传统,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描写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文学在表现农民苦难、农村凋敝、乡村批判、农民的觉醒与反抗、农民进城等五个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此背景下,赵树理创作的个性特征可以得到清晰的体认:始终立足于黄土地,与农村、农民保持着血脉相连的关系;致力于表现农村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表现农业生产方式、乡村社会结构的变迁以及这一过程中农民的命运与心态的变化;反映出带有晋东南特征的农村社会伦理状况,表明了国民性批判线索的历史性超越;执著地追求乡野风格,其作品带有浓郁的乡土趣味。赵树理是现代文学史上从精神内涵到文体形式、审美风格整体上最能代表农民的作家。赵树理对于当今文学创作仍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5.
林海权 《闽江学院学报》2002,22(1):69-73,100
本文以语气动词“之”在句中的分布(句子的各种成分,复句上下分句的主谓之间,单句和主谓之间)为纲,以同一或不同古籍中与本句句式相同或相近而不用“之”的句子作为参照,进一步论述前组用在主谓之间的“之”字的词性及其语法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王安忆女性小说总是通过象征、暗示等手法去表现女性的人生经历以及她们的内心困惑、抗争,以凸现女性的价值意义,尤其是在她20世纪90年代的小说《纪实与虚构》、《乌托邦诗篇》、《长恨歌》等的诗意叙事中见出批判的力度和个性化色彩,语言也注重语用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7.
苏轼是晚唐、五代和北宋时期第一个大量创作言志词的词人.在词中多方面多角度地揭示了普遍而深湛的人生哲理,表达了对人生的祸福、荣辱、形神、生死的理性思考和深切感受.他运用多种说理艺术手法,把情景事理融于一炉,营构出高远而深邃、峻拔而洒脱的意境,从而深化了词的意蕴,提高了词的品位.  相似文献   
108.
《小鲍庄》是王安忆寻根文学的代表作 ,但她并未被公认为寻根作家的代表 ,这与人们对寻根文学的一向认识有关 ,“寻根”的一般看法是寻古老的民族文化 ,主力作家们的创作让人们以为惟有深山丛林 ,蛮荒野地才有根可寻 ,所以惟有那些取材民间的作品才有可能被列入寻根文学作品 ,而王安忆后期的创作虽然都取材于“上海的故事” ,但体现出强烈的“文化意识” ,所以 ,她当年的“寻根意识”决不是心血来潮 ,这种意识一直强烈地存在于她的身上 ,并且经历了从乡间到城市的漫长跋涉  相似文献   
109.
盛泽在太平天国时期是一个户数达一万以上的大镇,也是太平天国与清军激烈争夺的据点,在太平天国时期,盛泽镇的社会联系十分广泛。盛泽镇作为一个社会舞台,充分展示了太平天国地方政权和太平天国历史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0.
西汉后期著名学者刘歆徘徊于治学与问政之间,对政治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的政治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大一统思想、礼学思想、禅让思想.刘歆的大一统思想包括维护中央权威、天下一心、统一度量衡、天地人合一等,对前人的大一统思想作了补充和深化.他的礼学思想体现在对"礼"的维护秩序、稳定社会的重要政治作用的认识和重视.他的禅让思想表现为对选贤授能的政治体制与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的追求.刘歆政治哲学思想的三个方面是一致的,即都是对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