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02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6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0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莽人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布朗族的一个族群,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当前,莽人的传统文化生存面临着文化存续的基础被削弱、民族语言有失传危险、民族聚居社群难以维系和对民族文化工作重视不够等问题。为此,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莽人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性;设立基金,建立莽人文化保护和研究机构;重视莽人教育,实现生存与文化的和谐共生;利用信息技术,探索莽人濒危语言文化保护的新路径。通过以上措施,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保证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22.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献疑》一文,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出了与传统解读大相径庭的评价,其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出批评的各方面,几近涵盖了学界从反面视角批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立足的全部角度。首先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结合"文学批评论"的相关理论,对《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献疑》一文中诸多理据提出质疑,而后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文本出发,立足于文本的外部形式和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角度,力图多层次、多角度地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23.
周公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周初,他殚精竭虑辅佐成王,成就了一代盛世。他的勤勉从政、敬德保民主张为历代所推崇。他是我国儒学的先驱,对师保之教理论和"六艺"、"六经"教育的贡献是我国教育史上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24.
学界对"情"与"采"范畴的论析并没有因《文心雕龙》研究的深化而清晰起来,相反矛盾与分歧逐渐增多。因此,还原其主要范畴的应有之义,回归刘勰论述的意义原点,成为深化"情采"篇研究的重要理路。文章着重从文本出发,重新审视范畴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认为"采"非"文","文"与"质"是"采"的两个维度;"情"非"质","情"是刘勰"情性"本体观的体现。这一研究有利于澄清当下的种种误读。  相似文献   
25.
倪瓒在为其甥华子文所绘的《云林画谱》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自己的绘画思想和美学主张,明确地要求画家在山水画创作中应寓“士气”于“画理”之中,重“逸气”而抑俗工之气,做到有理有趣,意法自然。作为一本入门指导性教材,《云林画谱》集中反映了倪瓒的绘画思想。  相似文献   
26.
几千年来的中国思想史,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自然地形成了如下几个重大的思想史难题:一、道德主体何以证立;二、内圣外王如何贯通;三、生命意义何以在学理上予以说明。对于这些难题,古来多少思想家都在论说,就连现代新儒家诸贤亦竭尽心力。可时至今日,惟有三百年前的衡阳王子给出了合理的解答。他通过对“气”这一范畴的独特理解,构建起一座以历史本体论为骨架的哲学大厦,且凭此而对诸如政治、经济、历史、道德、宗教等论域提出了全新的解释模式,其见解之深刻,观念之现代,远在20世纪的熊十力、牟宗三等人之上。对于这样一份厚重而又富有现代价值的思想遗产,吾人实应将其宣扬于世界,功德于现实。  相似文献   
27.
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来看,频率副词"连连"与"一连"具有一定的习得偏误.在语用功能上."连连"与"一连"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在句类选择上,"连连"的唯一性和"一连'的多样性对立;在语体色彩上,"一连"比"连连"具有更浓厚的口语色彩.这可能与它们出现年代的早晚和衍生的来源有较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8.
李清照中期和后期词中,处处在写“愁”,本从李清照现存词中抉出带愁字的词句,择其具有代表性的写愁名篇进行评析鉴赏,探讨其不同时期词的风格,进而揭示这位非凡女词人心灵和作品的独特处。  相似文献   
29.
班级“红人”可以分为正式结构中的“红人”与非正式结构中的“红人”两种。班级“红人”的性质是“边际人”、“中继者”和“佼佼者”,其功能在于:班级运行的“中继者”和班级冲突的“缓冲带”。班级“红人”的形成有其必然的一面,也有其偶然的一面。班级“红人”的变迁规律有“平静期”和“动荡期”之别。班级“红人”在来源渠道和行使权力两方面存在局限。  相似文献   
30.
“动+之+名”结构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结构。文章以《史记》中出现的“夺+之+名”和“为+之+名”结构为例,以充分的理由证明前人研究中通过变换分析和古人的注释来证明“之”=“其”的观点是不成立的,从而证明整个结构是双宾语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