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02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6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0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中唐著名诗人白居易,可以说一生都在出处矛盾中度过,他一生未离仕途,但又一直未间断对"隐处"生活的肯定和向往,从而呈现出十分复杂的思想矛盾现象.我们认真研读白居易前期的诗歌创作,就会发现,早在他入仕之初就已萌生了对隐处的思考和向往,并逐渐形成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的"中隐"思想.  相似文献   
32.
对日本古代的大陆移民的研究,不能回避对其称谓变迁的探讨。在其称谓从“归化人” 到“渡来人”、从“华侨(侨人)”到“大陆移民”不断演变中,“大陆移民”这一称谓最符合史实,该称谓的变迁反映了中日两国研究日本古代的大陆移民的定向历程。  相似文献   
33.
《朱子语类辑略》中的“般”只有量词词性,“一般”在还没有固化为一个词时是数量短语,在已经固化为一个词时是助词或形容词。由此窥见现代汉语中的“般”和“一般”既继承了近代汉语中的用法,又在语言的发展中有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34.
阴阳是《周易》里面最重要的一对核心命题,是理解《周易》思想的一把钥匙;并且它还是世事万物得以生的根本要素和动力。《周易》里面对生的理解和论述的形上意味比较浓而深刻,整个宇宙的天地人都在一个生机勃勃的大体系中,贯穿在永恒的易理的主题思想里。本文从《周易》最核心的阴阳观念入手,来探讨《周易》里面关于生的易理,分析《周易》关于万物为什么生、如何生以及生的状态和目标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揭示出《周易》的贵生思想的人本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35.
对白居易诗与唐宋词中思想内容的某些方面作细致的观察分析后,发现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享乐心理,去日苦多、人生如寄的感伤情绪,但求适意、不拘形迹的归隐意识是其内在契合点,反映了中唐以来新型文化背景下文士心理的变迁,是白居易诗和唐宋词独特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36.
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有两个词语,即“落英”和“邑人”,(《教师教学用书》译“落英”为“落花”,译“邑人”为“乡邻人”,对“落英”的解释,我持有异议,对“邑人”译为“乡邻人”,我认为妥帖。  相似文献   
37.
王安忆遥承千年前的白居易,从创新的角度创作了与白居易诗歌《长恨歌》同名的小说《长恨歌》,但两篇作品却表现为各自不同的精神特质。其不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浪漫与反浪漫的手法之别,一是为情殇与为利终的憾恨之别。  相似文献   
38.
徐特立1913至1916年在湖南省第一师范任教时,撰写了《小学各科教授法》上下卷,其中第四章“体操科”对小学体育的教授目的、教授材料、教授方法及各年级教授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9.
张承志的小说,呈现出一种扑朔迷离的想象和丰富深沉的情感。这种感情的流动和渗透,使他的作品弥漫着雄劲的阳刚之气,显示了作家独特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40.
传统儒家的理论系统在个人的成德问题上一直采取正面进路的方式,即肯定人性本善,认为只要不断努力就有成德、成圣的可能。故可称之为“人性论上的乐观主义”。但这并不意味传统儒家就真的漠视人性的不足,相反在正面进路的背后深藏着的却是先儒难以明言的幽暗意识。这一点在儒家人性和政治伦理的观点上都有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