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42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52篇
教育   9145篇
科学研究   764篇
各国文化   74篇
体育   288篇
综合类   478篇
文化理论   106篇
信息传播   1503篇
  2024年   298篇
  2023年   1337篇
  2022年   580篇
  2021年   769篇
  2020年   691篇
  2019年   585篇
  2018年   183篇
  2017年   208篇
  2016年   260篇
  2015年   288篇
  2014年   763篇
  2013年   656篇
  2012年   671篇
  2011年   774篇
  2010年   628篇
  2009年   602篇
  2008年   738篇
  2007年   553篇
  2006年   418篇
  2005年   487篇
  2004年   292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01.
102.
乡村教师荣誉体系建设是新时期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基于政策工具理论,通过检视和剖析各省相关政策文本发现:省级政府政策工具的选择与运用上趋向多元化与综合化,但存在着权威型工具靶向偏移,激励型工具激励性有限,能力建设型工具实效性不强,系统变革型工具欠乏顶层设计,劝诫型工具影响力不足等问题.展望未来,应在系统分析各项政策工具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统筹发挥各类政策工具效能,充分发挥政策工具的长效价值,以促进乡村教师荣誉体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3.
美点赏析最早接触到刘亮程,是因为他的散文《对一朵花微笑》: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摊草惹笑了。他细腻、真挚、充满诗意的语言吸引了我们的目光,他与家乡的花草树木的倾心交谈,大概正是他乡土之恋的情  相似文献   
104.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以农立国"思想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即由"农业立国"转向"农村立国",由单纯探讨"立国"问题转向对中国建设之路的探索,其本质则由"立国"时如何更好地维护农业的地位,转向"建国"中如何正确处理农业与工业的关系。期间,吕瑞庭与米迪刚(米迪刚系直隶省定县翟城村人,与其父米春明等人在翟城村推行的"村治"被认为是民国乡村自治的先河)的"立国"论不仅标志着这一转折的开始,而且构成20世纪前期探索中国建设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较研究二人的"立国"论,不仅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而且对当前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中如何更好地处理农业与工业、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5.
智慧旅游逐渐成为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旅游形态。当前南京乡村智慧旅游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营销宣传方式传统、信息化水平低下、旅游活动项目雷同等问题。对此,应当改善基础设施,创新营销方式,提高信息化水平,整合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06.
【事迹】一名地地道道的师专物理专业的毕业生,一位平平凡凡的乡村教师,一位自己没有什么荣誉称号、评不上特级教师、不是名师却为河南省名师、骨干教师等担任培训教师的草根教师,一位为当地教师培训作报告数十场,不取分文报酬,以草木心思报泥土,一苞一蕊出情怀感谢党和人民培育之恩的乡村小教师,却成为《优秀的人生导师——著名班主任是  相似文献   
107.
108.
绿意乡村     
徐霞 《同学少年》2011,(3):47-47
走进乡间,一股田园气息扑面而来,伸手迎客的是挺拔的松柏,俏皮活泼的是舞动的柳条,凉气袭人的是微笑的清风。一切都让人感到惬意。到奶奶家时已近黄昏,太阳就像害羞的少女,红着脸躲在云层的后面;薄暮冥冥,一缕缕绵绵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升,那淡淡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温暖而芳香。  相似文献   
109.
<正>五、花鼓戏的发展和进路旧戏每有角色出场必先由他说明自己姓甚名谁,家住那里,这交代在旧戏里叫"报家门"。花鼓戏的角色有的并无姓名藉贯,如《五更劝夫》的生旦,《送表妹》的表兄表妹,这类角色出场自没有家门可报。有的角色没有藉贯,如《讨学钱》的张糊涂,《复情》的李四,《王三卖肉》的张屠夫,他们出场便只报姓名。为什么花鼓戏对"家门"不交代清楚?因为它所扮唱的是乡村实事或实事性的传言,反正看众会知道或假定戏里角色本是本地的赵钱孙李,或并姓名不通也会知道,假定他们是本地的阿哥阿姐,所以花鼓戏对这点并不重视。但有时戏里的角色也能够原原本本报出他的"家门",如从《过江》的李三娘和《刘海戏蟾》的刘海两段唱里,知道李三娘是衡州(衡阳)桃源洞汤太保的女儿,嫁给黄泥坳李家,刘海是常德武陵县(常德)丝瓜井刘千总的儿子。  相似文献   
110.
谈到合川,人们很快会想起陶行知,想起卢作孚,想起钓鱼城……的确,合川厚重的历史人文积淀足以让人钦羡。而这些成为合川教育与众不同的精神财富。陶行知的伟大思想贯穿于合川教育的发展,从教育的原点出发,尊重每一个儿童的生存发展权,珍视教育的文化育人功能,让学生在教育与社会生活中自由全面地成长。有了这样的人文精神,合川教育逐步探索出自身独特的发展路径。本期,让我们沿着陶行知思想的脉络,与合川教育书记对话,感受合川区域教育发展的特色与成就,思考人文精神对于当下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