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教育   225篇
科学研究   23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49篇
综合类   73篇
信息传播   4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在追求胜利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坚持不懈的训练,也需要在实战对抗中检验和提高。经过2008年春季的苦训与试练,这个夏季,耐克将鼓励和号召所有的篮球将士们一起"战起来",投身NIKE08"摩天争霸"篮球赛,在实战和对抗的篮球战场上验证和提高自己的篮球技能,燃烧对荣耀的渴望,迎战强中之强,用最直接的方式触摸到真正的竞技体育精神。这个7月,篮球因为竞争而富有魅力,竞争因为篮球而更具挑战。一场在摩天之巅决胜的战役让无数的篮球小将们热血沸腾,战意澎湃。  相似文献   
22.
23.
美学与体育运动自古以来,就是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体育美”无时不体现在各项体育运动中,如何培养大学生对“体育美”的鉴赏能力,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促使他们热爱体育,积极参加各项体育锻炼,并养成“终身体育”的信念,是我们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对体育精神与健康人格进行研究,以期对体育教学工作有所帮助,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正确的认知。  相似文献   
25.
充分发挥高校体育的作用和价值,把体育精神的培养全面贯穿于北方高校体育教学中势在必行.通过当前北方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培养现状的研究,总结出北方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体育精神具有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学生人格品质的健全等现实意义;提出将体育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始终、营造体育精神培养的校园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示范作用等途径与措施,旨在培育科学的、积极的高校体育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6.
现代体育作为一项社会文化活动,是特色和软实力的鲜明体现,在城市文化创建中发挥独特的价值功效。国内城市热衷通过体育提高城市竞争力,为谋求城市转型发展注入生机活力,宣告城市崛起。但是在"办大赛促发展"、"体育搭台、经济唱戏"的外表之下,体育城市创建往往存在本土特色缺失与体育城市类型定位模糊、城市契约精神和法权意识淡薄、误读与曲解奥林匹克理念和体育精神、市民社会发育不成熟、体育氛围无意识、城市文化生态破坏、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缺失、城市人的主体感受被忽视等深层次问题,这些城市社会病理并未得到真正解决,体育与城市难以内在融合。  相似文献   
27.
本文通过对体育精神和体育产业作出简要的剖析,找出体育精神与体育产业的意义,找出体育精神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并且希望以此将体育精神传播开来,让所有有体育运动存在的地方都伴随着体育精神,让体育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8.
本文论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华体育精神的时代价值,提出要以高校思想政治课为颂扬中华体育精神的重要载体,利用其中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时代价值与育人功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并在校园文化建设、思想引领等方面有效融入中华体育精神,更好地发挥中华体育精神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29.
体育精神培育作为体育事业发展的支柱和灵魂,成为坚定信心、奋力拼搏、提高国家体育综合实力的迫切需要。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角度出发,将体育精神培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以大学生体育类社团作为体育精神培育的载体切入,分析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大学生体育类社团建设和大学生体育精神培育的路径,为高校学生体育类社团建设发展及体育教学、体育精神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回顾中国体育文化现代化的历程,认为中国的体育文化现代化一直没有走出西方体育的文化挟持之中,在体育运动文化层面与制度层面上缺乏影响力与话语权,体育精神文化面临着过度物质化、功利化和外向化的问题。中国体育文化建设面临着如何建立一种新的现代性来代替传统现代性的新探索,中国体育文化自觉之路就是中国新的体育文化现代性的生成过程。中国体育文化自觉的重点在于正确传承传统体育精神文化、体育价值观和建构中国体育精神文化现代性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