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教育   225篇
科学研究   23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49篇
综合类   73篇
信息传播   4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通过分析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对“业余选手为什么要跑马拉松”进行归因,以深化对马拉松这一项目以及对现代体育的功能、价值的理解.研究认为,业余选手之所以要跑马拉松,不能仅从简单易行、科技助力、媒体宣传、政企推广等外在方面去理解,马拉松项目特性及其带给参与者的独特体验才是根本原因,具体来讲,马拉松是体育精神的象征,是权力意志的体现,能够带给参与者以心理慰藉.现代体育的真正价值在于使人体验自主与潜力、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02.
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体育特别是重大体育赛事常常引发政府和公众的高度关注,而体育精神往往又反作用于社会,对于激发爱国热情、凝聚民族力量发挥重要作用。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力的增强又推动了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自1984年第23届奥运会上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以来,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赛场上拼搏奋进,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体育赛事与社会价值观有着紧密的关联,不仅要经由社会价值观对其价值、意义进行评判,还在一定程度上形塑着社会价值观。  相似文献   
603.
中国奥运冠军在世界舞台上为国争光,生动诠释中华体育精神,对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年群体产生无穷的榜样力量。从建构主义视角,运用框架理论分析《人民日报》从1984—2022年发布的中国奥运冠军156篇相关报道,归纳建构了中国奥运冠军群体官方形象的3个维度媒介框架,即主题框架、文本框架和语言框架。提炼出其建构的中国奥运冠军群体官方形象的5个特征,包括为国争光的英雄主体形象、赛事和训练场域中中华体育精神的践行者、文化和社会场域中体育文化的传播者、教育场域中体育事业的传承者和生活场域中健康生活的追求者,形成了中国奥运冠军形象的建构模式。  相似文献   
604.
马保国与王庆民的格斗赛属于跨界格斗。从本质上说,跨界格斗是对体育精神的一种背离。从观剧学的角度看,跨界格斗是喜剧而非悲剧。跨界格斗显示了中国人喜好热闹而不爱科学的习惯,反映的是中国人的社会性好奇心。跨界格斗有充足的人类学意义,而无任何体育学的意义。其所体现的是一种人在自然形态下的假设能力,而非体育语境中的比赛能力。跨界格斗的文明性要大于文化性,娱乐性大于体育性,假设性大于实践性,仪式性大于自然性。  相似文献   
605.
随着我国体育职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家利益、俱乐部利益和运动员个人利益的博弈和冲突不断升级,国家队文化建设面临着职业运动员参与积极性下降、集体荣誉感消解、身份归属感弱化等问题,其实质是陷入了“共同体精神”离散化的困境。要突破这种困境,关键在于重塑职业运动员国家认同,而荣誉治理是国家认同重塑的内生动力。新时期职业运动员国家认同的再造须通过重建国家队公共空间、完善体育表彰和奖励政策体系、传承中华传统体育精神、开创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格局、深化体育荣誉治理实践等路径全方位展开。  相似文献   
606.
采用“过程-事件”分析策略,对北京冬奥精神的内在意蕴与时代价值进行探讨,以期通过社会学视角下北京冬奥精神的分析为人类文明演进提供中国方案。北京冬奥精神丰富的内在意蕴不仅体现在对中国文化观念中“家国一体”“位育”“和而不同”的融合中,而且体现在对促进社会团结的互动机制、“事件团结”机制以及凝聚机制的时代性建构与思考中。在新时代提出的北京冬奥精神,通过具身实践回应了社会团结何以可能的时代议题,也在个体感受与集体记忆、社会记忆与文化遗产、中国语境与全球话语等层面推动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  相似文献   
607.
本文对如何培养水平一学生体育精神展开了阐述。力求通过对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身体素质进行合理的分析,结合现实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取得体育精神的成长,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思想,达到育人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608.
曾经,韦唯和刘欢演唱的《亚洲雄风》在当年风靡大街小巷。脍灸人口的歌词和旋律深入人心,让所有人对于体育精神、亚洲精神的理解在这首歌的旋律中找到了完美契合。在亚运会上京藉运动员也大放异彩,通过体育赛事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也更了解中国。  相似文献   
609.
北京冬奥精神是北京冬奥会孕育而生的伟大精神力量,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北京冬奥精神的生成基础、内涵意蕴、价值导向和践行方略进行学理厘析。研究认为,北京冬奥精神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引领下,传承建党精神、中华体育精神与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刻内涵,在北京冬奥会申办、筹办、举办实践中培育的精神力量;胸怀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自信开放的包容兼蓄精神、迎难而上的实干攻坚精神、追求卓越的砥砺创新精神、共创未来的使命担当精神是其基本内涵;具有增强大众爱国主义情怀、激励社会其他行业变革创新、助力民族复兴伟大进程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价值;北京冬奥精神的践行应在鼓励研究论述、深化价值认同、加强舆论引导、传承冬奥遗产、创新践行路径中展开。  相似文献   
610.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体育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也愈加凸显,不仅作为一门科目,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不仅对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其人格、道德、思想等方面的素质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重点探讨了在新课标背景下培养初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具体路径,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