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15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58篇
教育   19466篇
科学研究   1269篇
各国文化   129篇
体育   766篇
综合类   908篇
文化理论   163篇
信息传播   1739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401篇
  2022年   223篇
  2021年   340篇
  2020年   361篇
  2019年   376篇
  2018年   205篇
  2017年   414篇
  2016年   552篇
  2015年   873篇
  2014年   2041篇
  2013年   1773篇
  2012年   2066篇
  2011年   2133篇
  2010年   1912篇
  2009年   1840篇
  2008年   2106篇
  2007年   1604篇
  2006年   1196篇
  2005年   1013篇
  2004年   684篇
  2003年   523篇
  2002年   504篇
  2001年   458篇
  2000年   303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于志钧 《武当》2003,(8):35-36
我国历年举办大型武术赛事,尤其是国际性的武术文化活动,一些有关部门的领导总要特别强调,中国是世界武术发祥地,中国武术有少林武当两大流派云云。但赛事一过,他们又大谈什么“张三丰达摩都不会武术”。这只能让人理解为他们看重的是商业炒作,把样子作给外人看,把好话说给外人听,而对中  相似文献   
32.
英汉翻译不仅是由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 ,而且是从一种文化到另一种文化 ;不仅要做到语义上的对等 ,而且要做到文化上的对等 ,文化等值应重于形式等值  相似文献   
33.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和造就能够面对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 ,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历史性课题。人才素质是时代的产物。素质的内涵取决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同时也是人才成长客观规律的反映。作为一个多层次的系统 ,人才素质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是自然素质 ,即与生俱来的自然生理条件 ;其次是社会素质 ,即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学习和实践养成的品质 ;第三是职业素质 ,即人才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在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或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养和水平。概括地说 ,人才的素质是指人才应…  相似文献   
34.
加强农村图书发行工作其基本要求和内涵是加强一般图书发行。多年来存在于农村的买书难问题,主要反映在一般图书上。送书下乡也是针对一般图书而言的。  相似文献   
35.
近年来,随着企业改革的日益深入和培训事业的发展,企业自主培训空前活跃,并成为一种时代趋势,标志着企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迈进过程中的一种“主权回归”,因而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曾庆红同志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指出:“积极推行企业自主培  相似文献   
36.
对Ge家服饰的历史文化意蕴作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37.
本文论述了图书馆员的职业角色变化,并对新时期图书馆员的角色内涵作了详细的概定。  相似文献   
38.
人文教育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但其基本精神大体上是一致的,都是以强调人性教育、完善人格为宗旨,以注重实现和促进个体身心和谐发展为培养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数学新课堂上,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什么?应当使他们有怎样的收获?我想,除了让他们掌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外,更应当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让课堂充满人文灿烂的阳光,以此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为学生的人生打上人文精神的底色。  相似文献   
39.
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庞大的系统工程。新闻媒体如何搞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宣传,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40.
耿青 《教育文汇》2004,(12):36-37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篇佳作,这些美文无一例外地蕴藏着丰富的内涵。读懂、读透这些文章绝非一件易事。在教学实践中,老师读不透教材的事屡有发生。现从中摘取三例,与同道共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