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88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52.
自来谈教育者均以育人为本,育人尤以品德为先。品德者,道德人格也。完美人格:“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完美人格的拥有,实乃生命之美、事业之基、自身之幸、家国之福.  相似文献   
53.
《辅导员》2011,(Z2):4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我们在大学校园里才能看到的格言,但它明白地镌刻在了浙江省温州市蒲鞋市小学的教学楼上。就此一点,我们不得不佩服该校校长的智慧和视野。  相似文献   
54.
秋风习习、果园飘香的日子来了,那首熟悉的歌谣又响在耳边:"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开学了,孩子的作业、分数又会成为家家户户关注的重心,除此外,我们还应关注什么呢?偶然,读到一个特别的小故事:古代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人卖给客户一批货物。因一些特殊原因,客户不得不回千里之外的家去探亲,于是决定先把货物寄存在商人家  相似文献   
55.
冯飞 《海南教育》2013,(12):18-18
<正>金秋时节,我与海南小学骨干校长一行51人,到国内最具吸引力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参加小学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学习。走进偌大的清华校园内,时时宁静祥和,处处井然有序。无论是坐在安静的课堂还是徜徉在美丽的校园,百年名校厚重的文化氛围和独特的魅力与底蕴让人宁静淡泊。清华建校一百多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和学风及其在成长  相似文献   
56.
梅贻琦(1889—1962)字月涵,1889年出生于天津一个家道中落的旧职员家庭。1904年南开中学第一期学生,与周恩来交往甚密。当时周恩来经常到梅家找悔贻琦温习功课,有时候通宵达旦。1908年梅贻琦入保定高等学堂,1909年考取清末第一批官费留美生,1910年进入美国武斯特工学院,学习电机工程,1915年获电机工程硕士学位学成回国。  相似文献   
57.
陈长法 《职业圈》2012,(31):76-77
责任立基,成就天地人和;厚德载物,创造价值无限。当前,山东兖矿集团正在大力宣贯“天地人和”责任文化。作为党和群众的桥梁,企业和职工的纽带,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就必须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打造优秀职工文化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8.
罗方才 《辅导员》2009,(12):53-53
天下为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诚实守信、尊老敬人、友善互助、敬业乐群、舍己为人等传统美德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新世纪,进一步加强中学生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塑造完整的人格,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和优秀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爱国主义是最重要、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内容,也是道德建设的根本基础。在学校工作中,要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德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采取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59.
古人云:尚德重义,厚德载物。中国素称“礼仪之邦”,孔子视“礼”为最完美的伦理规范和制度,把守礼和越礼视为道德上的大是大非。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发展研究院院长陆士桢专家也曾在“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的讲座中指出: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优先”。由此可见,德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乃至学生成长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0.
《青苹果(高中版)》2011,(1):F0002-F0002
涡阳县第二中学创建于1958年,是全国教书育人特色学校、安徽省绿色学校、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安徽省电教达标一类学校、市级示范高中。学校占地4.6万平方米,在校学生3821人,在职教职工265人,专任教师207人,研究生学历教师8人,其中高级教师62人,中学一级教师85人,省市级教坛新星8人。学校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教师们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