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88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61.
2004年,对湖南医药流通行业的中小企业米说,无异于早早遇上的一阵冬寒:企业改制的风头未过,外地大型企业又立马挥师进驻,投叉舞刀,意图分食湖南约品销售市场这块大蛋糕。许多中小医药批发企业经受不住这种内外交闲的冲击,纷纷缴械,或破产解体、销声匿迹,或苟延残喘、以图东山再起。  相似文献   
62.
促进人的发展,是《周易》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共同价值旨向。《周易》思想政治教育总体目的是培养德业日新之人。具体表现为进德修业、自强不息的个体目的,仁义立人、厚德载物的社会目的,达到贵时适变、出入以度的最高目的。《周易》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研究,对当今社会促进人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3.
《现代语文》2006,(7):F0002-F0002
山东省淄博第四中学始建于1929年,时名为“淄川县立初级中学”,至今已有近80年的历史。她镶嵌在淄河孝水滋育的般阳大地上,以深厚的文化积淀铸造了“厚德载物,笃志明理”的四中校魂,以博大的人文精神锻打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四中精神,  相似文献   
64.
“上善如水,厚德载物”。这八字短语的电视公益广告,浓缩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精髓,前句摘自老子的《道德经》,后句源自《易经》。从逻辑上看后者是对前者的诠释、延伸、补正,两者合一,表现了崇善重德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65.
天行健     
他的名字取自《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但今天赋予了新意:一切为了祖国。一连串备受瞩目的荣誉:2001年,他晋升为剑桥大学的Reader,成为该校近800年历史上第一位获此职位的中国大陆学者;2005年,他又晋升为该校教授。2004年7月,他受聘为西安交通大学(下简称“西安交大”)副校长,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面向海外公开选拔的第一位副校长;2005年2月,他入选《科学中国人》“科学中国人(2004)年度人物”;2005年7月,他被聘为“973计划”的“超轻多孔材料和结构创新构型的多功能化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日前,他牵…  相似文献   
66.
《周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不仅是一部优秀的象数之书。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义理之书,其中蕴含着浓重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在当代仍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当今很多人对《周易》的理解和认知往往把它趋于神秘化、高深化与片面化,对其核心思想的了解不多。这不利于《周易》思想的传承与发展。试就《周易》核心思想在当代文学教育中的意义加以阐释,从而传承与弘扬周易文化。  相似文献   
67.
《陕西教育》2009,(11):F0004-F0004
西安市长安区第二中学是一所有着五十多年历史,并于2008年全面新建的现代化高中。多年来,长安区第二中学始终走在长安教育改革大潮的前列,坚持“科研兴校,特色立校,全面育人”的办学思想和“求知、笃行、励志、创新”的严谨校训,走出了一条文理并重。  相似文献   
68.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既是中华民族的真精神,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无数中华儿女深刻体认这种精神并自觉加以践履。研究将着重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挖掘这种精神的重要意义,激励广大青年继续弘扬这种伟大精神,注重"内外兼修",为振兴伟大的祖国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69.
2014年3月21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夫人彭丽媛陪同美国总统夫人米歇尔在北师大二附中听课。应学生邀请,彭丽媛写书法"厚德载物",并送米歇尔。此举一时成为各家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成为中美两国交往史上的趣事,也成为发生在当代校园里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色的佳话。  相似文献   
70.
武汉市江汉区华中里小学能给在这儿学习生活六年的学生留下怎样的美好记忆?能帮他们养成哪些好的习惯……这是我们一直思考和探索的话题。为此学校以市有效德育为目标,以区本色德育实施方案为指南,制定本校育人总目标——厚德载物、博学善思,逐步培养学生形成平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基本生活能力,即具有基础文明素养、基础学力和适应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