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161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教育 | 8621篇 |
科学研究 | 1109篇 |
各国文化 | 23篇 |
体育 | 428篇 |
综合类 | 602篇 |
文化理论 | 391篇 |
信息传播 | 202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69篇 |
2014年 | 198篇 |
2013年 | 349篇 |
2012年 | 559篇 |
2011年 | 712篇 |
2010年 | 962篇 |
2009年 | 1470篇 |
2008年 | 2480篇 |
2007年 | 3448篇 |
2006年 | 2034篇 |
2005年 | 822篇 |
200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张智远 《商情·科学教育家》2011,(2)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协调. 相似文献
42.
本文对公共产品的基本内涵进行了界定,对公共产品供给对社会和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政府理应更多地通过提供公共产品,缩小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缓解城乡社会矛盾,促进城市内部和谐,推动区域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3.
本文通过讨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提出了实现符合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高等教育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44.
张红梅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21):146-148
公共财政以满足全社会公共需求为目的,和谐的公共财政是构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证,和谐的公共财政建设应从和谐的公共收入、和谐的公共支出、和谐的财政政策和转移支付入手. 相似文献
45.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不同时期不同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制约下所形成的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丰富的文化蕴涵。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指导下,民族传统体育结合自身发展的实践,通过学校体育培养和社区体育传播等途径来继承和发扬,使之更加璀璨。 相似文献
46.
文章从社会学视角,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模塑进行科学论述,探讨了失真与回归:"文化模塑"视野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困境,和谐与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一体化;反思与重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模塑透视。以期为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向现代化发展道路上迈进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7.
巩东超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29(2)
体育公共服务是社会平等、互助、协调的体现,是和谐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体育公共服务还存在着法规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公众需求与资源供给不相符、公众个体间所享受服务差异大、体育公共资源总量短缺、人均水平低、服务供给不可持续等问题.只有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形成畅通的公众需求的表达机制、改善城乡二元服务结构、改革财政分配制度、扩大服务供给力度等完善的体育公共服务,才能让公众最大程度上享受改革开放成果. 相似文献
48.
喻丰力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4(5)
六盘水地处川、滇、黔交界,是三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地.其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主要面临四大困境:一是法院、法官过忙,有限的司法资源难以满足无限的纠纷解决需求;二是调解、仲裁等机构多休闭,基于很多客观原因导致社会资源难以得到有效利用;三是民众多怨言,涉诉信访队伍不断膨胀;四是纠纷解决的非规范渠道不断滋生.六盘水市应当加快民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的创建、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49.
当前,中国正在经历空前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的任务十分艰巨、繁重。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回答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带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我们编发的这组文章,是作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完成的,对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完善社会管理格局,有效地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应对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公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具有积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50.
以人为本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取向。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把握以人为本的内涵需要,从以人为本与以物为本的区别、以人为本与以民为本的区别、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的区别、以人为本与以神为本的区别、以人为本与以己为本的区别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以人为本价值学的主要内容是其价值动力在于发展依靠人民、价值目标在于发展为了人民、价值路径在于解决民生问题等三个方面。结合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探讨以人为本价值取向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文化体制改革方面、生态保护领域、社会建设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