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1496篇
科学研究   75篇
各国文化   34篇
体育   116篇
综合类   73篇
文化理论   20篇
信息传播   22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在国外的广西籍高校留学生为被试群体,探索自我诠释如何通过社会支持来影响跨文化适应。使用问卷进行量化研究,对199名被试进行测量,探究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对于广西籍的中国留学生来说,独立型自我诠释对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情感性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极其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工具性社会支持对独立型自我诠释和生活满意度的正向影响关系存在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工具性社会支持对依赖型自我诠释和生活满意感的正向影响关系存在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2.
分析阅读是阅读四层次中最能点化品质的重要阅读环节,包括架构解读、诠释解读、评读三阶段。高考阅读考题中,分析综合、理解、评价鉴赏等三种能力层级考点的设置,考测的即是分析阅读三环节的成效。对阅读教学与考试中常见的文本类型进行分析阅读的内容指导及方法训练,可以有效提升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3.
正百年之前,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通过引入量子化条件,提出了玻尔模型来解释氢原子光谱,提出对应原理、互补原理和"哥本哈根诠释"来解释量子力学,对20世纪的物理学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波尔本人也于1922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为纪念玻尔模型问世100周年,2013年12月3日至6日,哥本哈根大学主办了一次名为"开放世界:玻尔思想之光中的科技和社会"的国际会议。主办  相似文献   
24.
能听、说、读、写26个字母目标诠释一、基本功1.我们应该会按序听懂、会说、会读和会写26个字母。2.我们应该会分辨字母的大小写形态;分辨书写与印刷两种字体。二、经验值3.我们应该会读教材词汇表(P72-73)中的字母序号,并能清楚地说出缺少的字母名  相似文献   
25.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 ,我们是马列主义的历史工作者 ,我们不应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 ,我们应给以总结 ,继承这一份珍贵遗产。”(《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P5 2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精神文明的建设 ,需要建构新的理想人格 ,为此对孔子理想人格进行研究的同时必须是一种现代诠释  相似文献   
26.
声乐作品——歌曲是音乐作品中唯一一种通过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的有机结合,来揭示人性;抒发感情;唤起听众共鸣的艺术形式。其存在价值及所产生的艺术感染力是通过歌唱家或演唱者的演唱体现出来的!因此,在高师音乐教师教育的声乐教学中,对声乐作品的理解与诠释——二度创作和歌唱的艺术表现——表演,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7.
新编历史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图画的比例大大增加了.教师应根据新教材的特点,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历史图画,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增强直观感,也能使学生再造想象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还能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28.
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西文学理论展示了新历史文化语境的四维景观:网络文化的出台、新马丈论版本的发行、中西逻各斯话语的错位以及后殖民理论与民族意识论的撞击。可从不同视角、层面对以上四维景观,进行学理的探讨,以弘扬民族意识,预测新世纪初叶“中西文艺思潮”的走向。  相似文献   
29.
王弼哲学思想体系中的核心“以无为本”的“无”是什么,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该文从“无”的特性,取名“无”的原因,怎样认识“无”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从而认为王弼哲学思想中的“无”不是什么也没有,而是被认为一种客观仔在.“无”没有仟何可直接感知的具体属性.但它却拥有万有的一切属性,万物因“无”产生,又复归于“无”。  相似文献   
30.
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诗派”和“现代派诗学”一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曹万生先生著《现代派诗学与中西诗学》(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以其独特的研究视角、厚实的材料和深刻的理论研究而具有开拓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重要收获。它一方面加强了中国现代派研究的某些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