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8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64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1972年德国慕尼黑奥运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本该是赢得7块金牌的美国游泳队员马克·施皮茨,或是17岁的前苏联选手奥勒嘉·科尔布特震惊全球的平衡木技巧。但是一切,都被恐怖分子杀害11名以色列运动员的记忆所代替。  相似文献   
32.
小羽,快来看呀!女子体操团体决赛的第三项比赛平衡木开始了!随着妈妈的喊声,我飞快地跑到电视机前。中国队和美国队的比分咬得很紧,她们都是这一枚金牌最有力的争夺者……听着解说员的解说,我们的心被揪得紧紧的。  相似文献   
33.
李淑艳 《贵州教育》2011,(Z1):58-59,47
基础知识(40分)一、填空。(12分)1.按要求排列顺序。(4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运动员的入场顺序是这样规定的:希腊作为创始国第一个入场,东道主压轴入场,其  相似文献   
34.
北京时间2006年12月3日21时,第15届(多哈)亚运会体操女子团体比赛开始角逐0最终,中国女队以239.400分卫冕成功,再度获得团体冠军。朝鲜、日本和韩’国女队分别位列第二、第三和第’四。在平衡木比赛过程中,一位身轻如燕的小女孩凌空一跃,以优美而标准的动作赢来观众的喝彩,获得该项比赛个人亚军。这个始终笑容可掬的“小魔女”就是中国体操运动员韩冰。  相似文献   
35.
仙女     
10月14日,伦敦体操世锦赛次日,中国选手杨伊琳出战平衡木预赛。  相似文献   
36.
黄维 《文化交流》2008,(2):18-20
温州姑娘江钰源技压群芳   在世界大赛上,浙江体操沉寂了15年.上一次浙江体操队员出现在奥运赛场,要追溯到1992年.来自宁波的杨波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参加了高低杠、平衡木比赛,但无缘前三.……  相似文献   
37.
爸爸来这儿     
正冬日的清晨,湛蓝的天空飘着洁白的云朵,当第一缕阳光照在梅幼操场上的时候,呼呼的北风似乎也显得柔情了许多。暖暖的阳光里伴着阵阵欢笑,一个胖墩墩的小男孩,正使出浑身的劲儿抱着一个10斤的大水桶在平衡木上行走着,红扑扑的小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小心,脚踩稳了!""加油,要坚持住!""马上到了!"一旁不时传来嘹亮而富有磁性的男性的声音。他们是孩子们的爸爸。看见水晃出来就细心地提醒他慢一点走;看见有孩子在平衡木上摇摇晃晃,就一个箭步跑上去,伸出大手扶上一把;看见有孩子抱着水桶冲到了终点就竖起大拇指,毫不吝啬的称赞"好样  相似文献   
38.
对第11届全运会女子体操平衡木决赛成套的动作内容、难度价值及动作使用频率等进行统计,研究结果表明:规则的导向作用巨大,D组以上动作是成套可记入难度的主体,技巧动作以及舞蹈动作中高难的跳步动作是中国的优势;但是成套动作类型相对单一、多样化不够,个性不突出。建议提高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艺术修养,编排中突出运动员风格,力争在转体动作和动作连接上有所创新突破。  相似文献   
39.
第11届全运会女子体操平衡木决赛动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山  周子静 《湖北体育科技》2012,(3):295-297,291
对第11届全运会女子体操平衡木决赛成套的动作内容、难度价值及动作使用频率等进行统计,研究结果表明:规则的导向作用巨大,D组以上动作是成套可记入难度的主体,技巧动作以及舞蹈动作中高难的跳步动作是中国的优势;但是成套动作类型相对单一、多样化不够,个性不突出。建议提高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艺术修养,编排中突出运动员风格,力争在转体动作和动作连接上有所创新突破。  相似文献   
40.
叶茂强 《垂钓》2012,(1):50-59
序 三十多年前,还是孩童的我,看见邻居大哥骑着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全车都响的“28加重凤凰”洋马儿(自行车)上下班,穿行在人群中。那“平衡木运动员”般的技术,那“风驰电掣”般的速度,令多少我这样的孩子神往……那时,我的梦想就是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买辆自己的自行车,我要去“山”的那一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