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424篇
科学研究   40篇
各国文化   27篇
体育   87篇
综合类   65篇
文化理论   23篇
信息传播   10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妩媚、静谧、熙熙攘攘:小巷、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及课文基本的写作方法,初步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写。进行扩写和仿写练习。  相似文献   
102.
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宗教、信仰、伦理、民俗等留有先民的心理痕迹和经验残余的语言符号,是一个族群的心理生活和现实生活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出现和逐渐演化的产物的记载。民间故事总是根植于一定的民俗文化背景中,具有立体性、多面性的特点,是一种特定的民俗符号,从它们身上可以找到当地民众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生活。通过对全州县庙头镇的八个村落的别名来源考察和文化生态环境的分析,从而揭示出其中所蕴含的民俗意蕴。  相似文献   
103.
石家庄市“城中村”改造中村落文化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文化是历史的记录.是“城中村”村民的精神寄托,但现有的“城中村”改造模式都忽视了村落文化的保护。为此,应加强对村落文化的保护:针对物质文化遗存,在全面普查“城中村”历史文物的基础上,制订划分“城中村”历史文物价值的标准,参照专家的建议制订规划并实施;针对非物质文化遗存,在普查的基础上做好传承和宣传工作;此外,还可通过编纂村志、保存文字图像资料等方式减少村落文化的遗失。  相似文献   
104.
见明 《报林求索》2009,(3):30-31
<正>在中国东北广袤、辽阔的黑土地上,在蜿蜒流淌的浑河之滨,有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一座焕发了青春与活力的城市。她,就是中国沈阳。城市源头沈阳的历史源头是新乐遗址。新乐遗址位于黄河北大街龙山路1号,新开河北岸黄土高台之上,北陵公园的西侧。七十年代初,考古工作者发现沿沈阳市北郊西起塔湾,东至东陵天柱山的黄土岗上有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的遗  相似文献   
105.
106.
教材分析 《草虫的村落》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本篇课文从第2自然段“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点出了行文的线索,“奇异”则概括了这个草虫世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7.
所有开放的花朵都想要收获甜美的果实,但有些花朵会开错季节和对象,对于这些花朵我们更应该精心培养和呵护,因为,这样的花朵也许会盛放  相似文献   
108.
生态建设工程对鄱阳湖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传谆  甄霖  王超  杜秉贞  胡洁  李鹏 《资源科学》2015,37(10):1953-1961
生态建设工程可在很大程度上快速改变区域土地利用/覆被格局。本文以鄱阳湖区域三个典型村落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手段和实地调研获取研究区生态建设工程实施前(2000年)、后(2013年)土地利用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农户问卷调查,从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Lj)、土地利用重要性指数(Ci)、林草植被覆盖度(I)指数等方面,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总体上,生态工程建设实施后,鄱阳湖典型村落土地利用程度均呈下降趋势,林草植被覆盖度呈上升趋势。这对于改善鄱阳湖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同生态建设工程对鄱阳湖区域典型村落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差异明显。其中,退田还湖工程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性指数相对较高,对综合土地利用程度和林草植被覆盖度影响最大;“一大四小”工程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性指数也相对较高。单一的“一大四小”工程对土地利用程度和林草植被覆被度的影响较小,但“一大四小”工程与退田还湖工程重合部分使土地利用程度下降,林草植被覆盖度提升。退耕还林工程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性指数相对较低,其对土地利用程度和林草植被覆盖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9.
《大连大学学报》2018,(1):107-111
传统村落是人类文明的根脉,是乡土建筑和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传承地方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目前,传统村落保护模式主要有三种:就地保护、异地搬迁和发展旅游。法律法规不完善、保护意识淡薄、商业化过度开发、"老龄化、空巢化"等是传统村落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健全法律法规、提升营造策略、培养自觉保护意识、坚持文化自觉才能有利于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从精神上重新催发对根的敬意。  相似文献   
110.
文化是徽州古民居村落的人文支撑,徽州古民居村落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再现了徽商故里经济繁荣时期的盛况,透过徽州古民居村落的建筑形制,能够揭示出程朱理学、宗族文化、"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以及徽商文化是徽州古民居村落形成的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