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4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04篇
综合类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本人5岁习武,后进入专业队,从事武术工作20多年.获武英级运动员称号,国家武术六段。近年来习练跆拳道,是中国跆拳道协会一级教练员、一级裁判员,真正接触了武术、跆拳道这两个行当.我希望能够将我所了解到的跆拳道的可借鉴之处运用在发展中国武术上。跆拳道是韩国的国技,很多原来学习武术的人后来都转而去学习跆拳道.为什么?其实很多人想学武术.不是  相似文献   
52.
孙剑云,1914年6月6日(农历5月13日)生于北京,为孙禄堂之女。在1995年全国首届“中华武林百杰”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并被中国武术研究院聘为特邀研究员。北京市两城区政协委员,中国武术段位制八段。  相似文献   
53.
《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是大众习练和式太极拳,考取国家武术段位的规定考试用书,该书依照和式太极拳技术特点、围绕和式太极拳段位技术考评内容和标准编写而成。段位制套路在编排过程中,依据武术内在的发展规律,将"既可单练、又可对打、还能实战"的武术演练形式,确立为技术内容的结构标准。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对《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的相关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促进和式太极拳和武术段位制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4.
洪浩 《搏击·武术科学》2013,(11):F0002-F0002
在中国的传统性视野中,学校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之地是一个常识性的知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和最重要的传承渠道,无论是官学抑或是私塾部曾经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文化贡献但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言,与西方不同的是,传统社会中的学校似乎从来就没有被作为身体养成和发展的场所。  相似文献   
55.
洪浩 《搏击·武术科学》2013,(10):F0002-F0002
现代化进程是一个复杂的全方位的社会进程,教育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及于武术,其近代以来的发展脉络就是一个实现自身现代化的历程,毋庸置疑,其中也包含着武术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56.
中国武术段位制教学课程是集武术理论、技术学习、段位考核于一体的教学模式。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高校普通院系开展武术段位制教学的重要性进行研究,旨在推进武术段位制教学在高校普通院系的推广步伐,为相关部门的宏观管理与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7.
通过对辽宁省跆拳道练习者的调查,分析跆拳道段位制在辽宁省的发展情况.结果显示,多数道馆都在组织练习者进行段位制考核,但仍有一些练习者愿意参加段位制考核而没有参加.说明跆拳道段位制在辽宁省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各道馆或跆拳道训练队应进一步贯彻实施跆拳道段位制考核,促进跆拳道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58.
李平 《中华武术》2007,(11):4-6
10月7日,全国武术段位制工作会议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举行。来自各地的中国武术协会一级单位会员负责人,以及各省市自治区武术管理部门、大专院校民族体育专业的负责人10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由于中国武术段位制与每一位习武者密切相关,这次会议受到了各级武术管理部门、武术组织和武术爱好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59.
武术段位制的制定对于武术的推广工作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与目标存在一定差距。文章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广泛调查、深入研究,针对现行武术段位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武术段位制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0.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上海高校武术实施《段位制》教学改革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论得出:上海高校引进武术试行《段位制》教学模式,贯彻了《纲要》精神,符合教学规律;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项技能和素质,切合大学生身心特点;大大激发大学生习武兴趣,弘扬民族精神;可以拓展教育功效,形成终身体育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