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4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8篇
教育   7442篇
科学研究   278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133篇
综合类   343篇
文化理论   47篇
信息传播   1050篇
  2024年   231篇
  2023年   652篇
  2022年   379篇
  2021年   768篇
  2020年   824篇
  2019年   825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384篇
  2014年   392篇
  2013年   259篇
  2012年   302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288篇
  2009年   306篇
  2008年   409篇
  2007年   382篇
  2006年   350篇
  2005年   330篇
  2004年   340篇
  2003年   285篇
  2002年   248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21.
本文着重对以法治体、全民健身工作的队伍建设、群众体育的发展状况以及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存在的不足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2.
本认为孔子的法治思想虽不够系统,但对于“德”与“刑”的关系提出了不少自己比较明确的观点。虽然他的法治思想带有相当的守旧性和局限性,但通过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减少刑罚、刑罚要适中等思想对于今天推进法治社会的建设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3.
浅析中国房地产价格泡沫与地方政府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导致房地产价格出现泡沫的根本原因在于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储备制度过多地进行行政干预、操纵地价,直接参与市场的利益分配。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在法治秩序下,缩小政府的行政边界、开征物业税、切断地方政府与银行的内部非市场化联系。  相似文献   
24.
对我国体育法治化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国体育法制应当向体育法治转移,在初步界定体育法治的含义之后,阐释了体育法治的必要性以及当前的任务。  相似文献   
25.
阐述了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及其对现代体育管理的启示,旨在为现代体育管理提供参考,把握体育管理发展的正确方向,推进我国体育事业进一步持续、健康和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26.
家庭、社会与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是互为条件的。家庭的结构和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呈现不同的特征。社会结构格局的不同也引起了道德观念的差异。现在我国正在经历具有伟大而深远历史意义的社会大转变。人口大流动。家庭大动荡,成亿的农民转入城镇工作、生活与定居,家庭成员长期分离,空巢老人、空巢孩子等现象显示出的家庭问题、社会问题都急待解决。实现和谐,既是源远流长的社会理想,也是我们面对现实的理智选择。要达到和谐,就要既能宽厚地容许多样化,又要努力地进行平衡与协调,从而实现各种合理的、优秀的因素都能共存、共荣,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如果我们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中,都能积极地坚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也就能够做到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实现安定有序,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27.
程序正义有助于正确理解正义,保障民众权利,制衡国家权力。培育大学生程序正义理念有年利于塑造新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壮大推进国家法制化的中坚、骨干力量,促进民众程序正义理念的增强。培育大学生程序正义理念需要社会、学校、个人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8.
提高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必须对我国传统法文化中的人治思想和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法律虚无主义进行必要的清理和批判,帮助大学生树立法律至上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权利义务观念、民主观念、全局观念等。在法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法学教材的建设,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切实把法律知识教育转化为法律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9.
“以德治国”包含以下几个要点:执政应是以德治国的主体;“德”应是新道德;道德教育和道德感化应是以德治国的方式和途径。以德治国应从主体着手,其任务是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国民道德素质;加强执政自身道德建设,做好表率垂范作用。德治与法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30.
“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是治理社会、安邦治国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手段。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教育的力量,约束和引导人们的行为,是通过民众的廉耻心从而自觉约束自我行为,属规范行为的内在动力。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并通过一整套执法机关来行使实现的,它是通过强制手段来约束民众的行为,惩治违法行为,属规范行为的外在动力。在中国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