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92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49篇
教育   39827篇
科学研究   3375篇
各国文化   66篇
体育   1030篇
综合类   1548篇
文化理论   227篇
信息传播   3969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428篇
  2022年   335篇
  2021年   713篇
  2020年   853篇
  2019年   855篇
  2018年   519篇
  2017年   1016篇
  2016年   1229篇
  2015年   1957篇
  2014年   3978篇
  2013年   4225篇
  2012年   4935篇
  2011年   4853篇
  2010年   3765篇
  2009年   3486篇
  2008年   4084篇
  2007年   3208篇
  2006年   2274篇
  2005年   2115篇
  2004年   1315篇
  2003年   946篇
  2002年   899篇
  2001年   655篇
  2000年   589篇
  1999年   262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01.
本调查报告通过对我省8所高校历史专业文选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找出了目前此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对历史文选课程教学实践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2.
挥之不去的图书馆学的技术情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述了20世纪图书馆学精神的理论精神和技术情结,中国图书馆精神的重要特质及其在学术领域和行业方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3.
文章试图从当代影视文学受众群体角度论及所出现的审美需求现象,引发人们对现代言情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4.
说课是教师成长和自身业务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本文重点介绍我校开展说课活动的具体做法和成效,并站在一定高度对说课活动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提出应对措施,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5.
梁启超与李普曼: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新闻传播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志希  汪露 《现代传播》2002,18(4):27-31
梁启超与李普曼是中美新闻传播领域各具代表性的、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在新闻与政治的关联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梁启超以报刊服务于“新民”、救国的政治目标 ,是一个热情执着的“殉道者” ;李普曼致力于以新闻为公众预卜吉凶 ,是“一个冷静的观察者”。他们都聚焦舆论 ,对言论、出版自由的崇尚是梁启超舆论观的基础和重心 ,而李普曼则对报刊的客观公正、公众舆论是否纯洁、可靠表示忧虑和怀疑。他们以不同的视角对舆论公众作出不同意义的理解。梁启超李普曼的新闻传播观的差异性源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前者体现了一种实用理性精神 ,后者则渗透着实用主义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6.
107.
文章分析指出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运行机制不健全、课题选择不切实际、实践活动形式重于内容等诸多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8.
周鸿 《新闻前哨》2003,(2):10-10
我们正处在大众传播极大发展的社会。每天,媒介向我们输送新闻、评论、电视剧、专题报道等各式各样的节目,以试图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但是,当媒体考察传播效果时,却发现有许多事不是那么尽如人愿。受众的心不是那么容易被打动,受众的态度不是那么容易被改变,受众的情感也不是那么容易被激发,传播的效果往往大打折扣。这说明传播不是一厢情愿的事。传媒应想想受众到底在想什么,他们内心活动到底有哪些特征。只有根据这些特征来改变我们的传播方式,传媒才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下面就来探讨受众在接受媒体传播时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09.
陈静 《声屏世界》2003,(11):27-27
采访中的互动意识,是出镜记者应该牢固树立的根本理念,也是实践中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课题。在现场采访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两种偏差,一是策划在先,写好提纲,到时按图索骥,我问你答,一板一眼,纯粹是照本宣科的传声筒;另一是陷入现场气氛不能自拔,被采访对象牵着鼻子走,偏离预期要求。这两种情况都使出镜记者形象苍白,成为可有可无的道具。只有互动———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言语交流、思想的融汇甚至观点的碰撞,才能激活采访意图,才能产出荧屏生辉的作品,才能锁得住受众的眼珠。互动是凸现本质的透视镜。电视记者出镜采访,亲临其境地去看、…  相似文献   
110.
曹方 《高教论坛》2001,(2):22-26
本文提出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必然使教育质量问题更为突出的观点 ,并对此进行了论证。本文认为 ,要建立 2 1世纪的教育质量观 ,并对实行学分制与教育质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