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9篇
  免费   2篇
教育   3029篇
科学研究   220篇
各国文化   43篇
体育   182篇
综合类   149篇
文化理论   36篇
信息传播   2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397篇
  2013年   345篇
  2012年   379篇
  2011年   378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303篇
  2008年   344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991.
及笄和冠礼     
在古代,女子满14岁要行及笄之礼,男子满20岁要行冠礼,这是通过发式的改变来标示一个成熟阶段的到来。  相似文献   
992.
媒体导向功能与08奥运观赛礼仪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媒体如何发挥导向功能帮助观众了解奥动观赛礼仪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93.
三国时代征战频繁,军事行动失败一方的人员多有选择投降自保的,执行者有皇帝、刺史、州牧、军阀、家将、幕僚等。其中蜀国刘禅和吴国孙⑦在面对敌军来临,己方的军事行动失败之时,均选择投降自保。刘禅和孙⑦均执行了《左传》记载的"面缚"和"舆榇"的投降礼仪,且在出降之前遣使奉降书于对方统帅。"奉降书"是先秦两汉投降礼仪中没有记载的新形式。《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蜀、吴两国灭亡的见证者,他对于投降礼仪的记载拥有极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994.
遵循教师礼仪,加强师德修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规范的教师礼仪不仅能使师德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和教育要素,也是师德师风的社会价值得以实现的一种基本途径。它不仅有利于维护教师的职业尊严,构建师生互相信任理解的教育渠道,也有利于增强教师行为的道德示范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隋感。教书育人的工作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教书育人注重的是行动表现,实际行动最具感召力。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作用“首先是教师品格的熏陶,行动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相似文献   
995.
礼仪,是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国,乃至全世界华人一直乐此不疲的话题,其背后是深远的文化背景和人们心灵深处的真实反映。教育是让我们文明之邦、礼仪之邦的文明之火、礼仪之魂得以延续的  相似文献   
996.
潜规则     
球童 《网球天地》2009,(8):87-87
网球场上有很多大家熟知的网球礼仪,比如约球不要迟到、不在球场内吸烟、拍照不开闪光灯等。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礼仪很可能是你注意不到的,如果没人告诉你,或许永远意识不到自己错了。  相似文献   
997.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奇迹上海嘉定区怀少学校,坐落于历史悠久的古镇南翔,位于明代园林古猗园的北面,四周环境优雅、学校林立,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学术氛围。怀少学校,"怀少"二字是"少者怀之"的意思。出向《论语·公冶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此句说的是孔子的愿望.意为:(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怀少学校的前身为私立怀少教育院.于1941年由朱苏吾等人出资创办。学校创建人朱苏吾先生在贫苦年代,自愿出资  相似文献   
998.
正古人云:"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中华的就餐礼仪多么神圣,多么庄严。从古代传到现在,人们却逐渐遗忘了它,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重振并发扬我们的民族文化与礼仪。为了能让我们更进一步地学习就餐礼仪,学校组织了一次快乐的活动:首届校园美食节。  相似文献   
999.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但在当前社会中,"识礼""重礼""学礼"的良好风尚逐渐被淡化,甚至出现了极为不协调的现象,有损于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美称。小学是学生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加强对学生文明礼仪的教育,是建设小康社会,贯彻习总书记实现"中国梦"设想的具体措施,也是加强学校德育建设的重要切入口,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00.
这是一位参加过面试的女孩写在自己博客里的文字:我一边内心挣扎一边观察准上司的表情,但他始终毫无表示,一直在介绍企业文化与历史业绩。我指头一会伸直一会又蜷起.始终没有勇气伸出右手。好容易熬到电梯来了,在慌乱中转身一把抓住一男士的手摇了一摇,说了声"再见,请留步",就仓皇逃人电梯而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