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8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处于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萌芽阶段,西周的奴隶主贵族为了巩固和加强他们的统治,厘订了以“亲亲”“尊尊”为基本原则的“礼治”。周公的这一“礼治”为西周的法律的制定和社会秩序的维护提供了各方面的指导,成为西周最重要的立法活动。“以德配天”、“亲亲”、“尊尊”作为西周的法律指导思想,不仅为周王朝的统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并且为以后中国法律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2.
孔子重视"周礼"原因之一,在于其中蕴含着他对理想人格的设想,其理想人格将道德、知性和毅力相结合,从而完成了"为己"与"安人"的衔接,这种人格设计对个人的尊严和人生的价值的关注,体现了孔子对人文精神的追求以及对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的思考。这些超越性的追求对促进我们当今转型期社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3.
假设在一个礼法得到普遍遵从的世界,将趋于理想的客观公正,实现礼法秩序价值的最大化。本文通过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演进,结合中西方思维模式思考中国法治建设的礼法回归。  相似文献   
44.
作为学术名家与军政名臣的曾国藩,毕生致力于以礼为中心的学术与治术的贯通。他由学术上的“以礼为归”,走向实践上的以礼经世。所以他在组建、统领湘军的过程中,一直贯穿着以礼治军的原则,并因此而获得政治、军事上的成功。总之,曾国藩的政治事功是建立在他的思想学问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45.
"礼"是如何在其复兴之路上走向社会化、走向全民化的?"礼治"又如何可能?学术界就此一问题曾展开过激烈的讨论。行文着重考察原始儒学,从孔子"礼治"进路中的"圣"、"王"、"民"三个维度出发,来理清"以史代法"、"圣王一体"、"人性相近"、"圣人崇拜"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46.
隐性教育是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应适当融入“品格教育”。如结合《乡土中国》中的“礼治秩序”教学点开展隐性教育,不仅可以充分体现“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礼”“礼治”思想的理解和认同,而且可将其延伸至整个语文课程中,从而提升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47.
《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一文提出了以中西文化差异性来否定法治必要性、紧迫性的观点。在法治不足、人治有余而又迫切需要法治之时,我们应该呼唤法治而不是排挤它,更不应借口文化差异、国情不同而否定它。在治法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难免会产生一些消极现象。但它如同任何其它事物一样,总有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以比较宽容的态度去看待法治、兼容法治。  相似文献   
48.
假设在一个礼法得到普遍遵从的世界,将趋于理想的客观公正,实现礼法秩序价值的最大化本文通过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演进,结合中西方思维模式思考中国法治建设的礼法回归.  相似文献   
49.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其法律思想亦内涵丰富。儒家法律思想的主要观点是“礼治”、“德治”与“人治”。这三者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不可分割。同时,儒家法律思想也不排除法治。  相似文献   
50.
贾谊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关于贾谊思想的属性问题,众说纷纭,有认为是儒家,有认为是法家,还有认为是道家,甚至有人认为是杂家或者纵横家等等,不一而足.我们认为,贾谊是一位兼综百家的思想家,其思想是周秦以来中国学术思想发展的产物,不要用儒家、法家、道家等思想流派来定性,我们可以具体研究贾谊的礼治思想、民本思想、教育思想、民族思想等,从中吸取有益的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