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2190篇
科学研究   135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60篇
综合类   75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27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互联网+时代与新媒体环境的迅猛发展,改变了用户信息获取习惯与信息获取方式,推动着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朝着移动终端交互化趋势转变,本文以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微信平台为例,通过数据统计,从读者关注情况、微信菜单使用情况以及图文推送阅读情况等方面分析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微信平台服务内容及服务方式,构建移动互联网交互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交互"微"化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32.
不同动机对创造力的作用机制不同。内部动机有利于个体专注于创造过程,外部动机有利于提升个体的创造意图,二者均可促进创造力。与控制性动机相比,自主性动机为个体提供更大的自由度,允许个体以更为发散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创造力。趋近动机可增强个体思维的灵活性从而促进创造力,回避动机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增强个体的坚持性亦有利于创造力的提升。亲社会动机使个体跳出自身视角的局限,增强其观点整合能力从而促进创造力;反社会动机则可能带来对规则的破坏感,进而易化创造性思维。责任动机、联合动机和权力动机对群体及群体中的个体的创造力有着积极影响。未来研究应分析多种动机对创造力的整合或交互作用,探寻动机作用于创造力的共有机制。  相似文献   
33.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对教育的改变将是根本性和颠覆性的。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会性媒体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方式,新型互动方式中个体自我必然呈现出与传统社会不同的心理特征。目前对基于新型社会性媒体教育技术的研究需要摆脱技术的视野,转向对教育技术的主体——学习者自身的认识和研究。本文拟从社会互动入手,分析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性媒体互动中个体人格所呈现的馈赠和分享精神、协同合作精神、利他行为增多、扮演他人角色增强的新特征,以期为基于新型社会性媒体的外语教学设计提供有益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4.
在web2.0环境下不断涌现出类似SNS等人际关系数字化技术,给同样是做人际关系工作的校友信息工作带来可借鉴的思路与技术手段。本文以西安交通大学校友信息系统为例,提出一系列现代网络技术对系统设计改进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35.
社会教育是指通过学校或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聋生作为社会群体中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融入主流社会已是必然。谈了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有效整合教育元素,构建聋生社会化教育网络,促进在校聋生的社会性发展,最后得出只有努力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模式,使三者紧密联系,形成教育网络,才能真正实现聋生的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36.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遇到的孩子们不全是听话的小天使,当碰到的是打架、说谎的孩子时,是放弃还是给他们机会并且耐心等待呢?只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去了解他们,你会发现他们都想做大人眼中的乖孩子。  相似文献   
37.
研究生的社会性发展是研究生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研究生社会性发展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社会环境、学习环境、个体自主发展意识等都影响着研究生的社会性发展,可以从学校和个人两方面改善研究生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38.
微博与学习     
清晨,走进办公室,打开电脑,冲上一杯茶,一边工作,一边听着美妙的轻音乐,时不时地盯着微博。看到了新锐的观点和思想,就回应、评论、对话、收藏。在互动中不断地提升、充实自己。真诚沟通、坦诚交流,了解新鲜事,分享新思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几乎已经成了关中客日常的工作  相似文献   
39.
社会性是人作为社会个体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属性.文章立足技术本科教育实际,在分析技术本科学生社会性内涵的基础上,从社会关系的视角揭示出技术本科学生社会性的三重关系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技术本科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具体表征,即:掌握技术文化知识;发展合作、沟通和协调能力;形成公民意识、职业规范和技术价值观.  相似文献   
40.
共同的梦想     
“人,可以因为很多不同的标准而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比如。因为地域而分为南方人和北方人.因为民族而分为汉族人和少数民族人,因为国别而分为本国人和外国人.因为宗教信仰而分为教徒和非教徒,等等。对于这些类别的归属,不仅构成了人们各自的社会性特征.也组合成了一个关于人的坐标系。标定下了他/她的基本身份与属性。在种类繁多的身份中,人有两种最为基本的身份.一是因成熟水平而获得的‘成人’或‘孩子’,二是因性别特征而获得的‘男生’或‘女生’。无论你是哪里人,隶属于哪一种文化,有怎样的信仰,你都将不可避免地担当着孩子或成人、男生或女生的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