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822篇
  免费   629篇
  国内免费   651篇
教育   101059篇
科学研究   11870篇
各国文化   707篇
体育   4930篇
综合类   4529篇
文化理论   1628篇
信息传播   29379篇
  2024年   388篇
  2023年   1526篇
  2022年   885篇
  2021年   1571篇
  2020年   1680篇
  2019年   1592篇
  2018年   919篇
  2017年   1588篇
  2016年   2219篇
  2015年   4206篇
  2014年   11260篇
  2013年   9432篇
  2012年   12015篇
  2011年   13207篇
  2010年   11436篇
  2009年   11447篇
  2008年   14710篇
  2007年   12284篇
  2006年   9713篇
  2005年   8859篇
  2004年   5523篇
  2003年   4636篇
  2002年   3764篇
  2001年   3112篇
  2000年   2260篇
  1999年   855篇
  1998年   689篇
  1997年   528篇
  1996年   430篇
  1995年   337篇
  1994年   280篇
  1993年   191篇
  1992年   148篇
  1991年   150篇
  1990年   109篇
  1989年   9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专家点评: 人类社会保存社会记忆、承传文明薪火,离不开档案、图书、资料等.在整个文献的大家族中,档案又处于本源的地位,因而就更为珍贵.因为档案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一手的、原始的记录.本文的主人公刘申宁讲得好,档案第一,书籍第二,古玩第三!类似的话语由一位档案学者讲出,人们不会感到惊奇,而出自一位业余收藏家之口,则令人感动和称道,这更可信,它完全是主人公多年来觅宝、探宝、用宝的真切体会.  相似文献   
992.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萌生的背景与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科学实践,信息资源管理萌芽于20世纪中叶,70年代末之后得到了迅猛发展;作为一种学科理论,信息资源管理从20世纪70年代起步,90年代以来趋于成熟.作为现代社会多种因素的综合产物,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历史尽管不长,发展却相当迅速.  相似文献   
993.
国家档案馆作为公共档案馆应为公众服务,这是由其公共性质所决定的,近年来,国家档案馆的"亲民"战略也正是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而提出的,它要求国家档案馆拉近与民众的距离,最大限度地为广大民众服务.但是提起国家档案馆的"亲民"战略,人们往往只停留在国家档案馆向社会开放利用的问题上,例如,缩短档案的进馆时间以便提前向社会开放,简化利用档案的手续等,而忽略了馆藏建设对"亲民"战略实施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4.
档案展览是档案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社会的一种方式,具有独特的宣传、教育作用。本人多年从事档案展览工作,拟以一史馆举办的档案展览为例,从五个方面揭示档案馆通过举办档案展览,使尘封库房的历史档案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一、向社会宣传馆藏档案的有效方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庋藏一千多万件明清档案,过去深藏宫中,对社会有限开放。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为社会公众所认知,宣传明清档案的珍贵价值,一史馆在全国档案系统中较早举办了档案展览,进行了档案宣传工作。如1982年在皇史宬举办了《皇史宬档案展》。皇史宬是明清两代专门收藏皇家档案的建筑,以砖石垒砌,包括门窗,不用一木一钉,因称“石室”;内置铜皮镏金龙纹樟木箱,因称“金匮”,不论在建筑史上还是档案史中均具有典型意义。该展览展出皇史宬贮藏的实录、圣训等以及相关珍贵档案,向世人展示“石室金匮”的历史真实,满足了  相似文献   
995.
档案开放利用中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利用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档案利用的前提是档案开放.随着人类政治民主化、社会信息化、行政公开化的不断发展,档案资源向公民开放,为全社会广泛利用,成为档案利用发展的大趋势.但是,档案在利用和开放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96.
一直以来,编辑被称为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者,精神生产的重要参与者",它是出版业整个经营活动的龙头,是出版物艺术创意和质量把关的先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编辑人的媒介素养直接关系到出版物能否全面发挥积极作用,有效防止消极影响.因此,编辑的媒介素养问题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和充分重视.本文主要从报刊出版业中的编辑人员如何正确理解媒介素养的内涵、提升自身媒介素养、推动报刊的公共服务功能,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编辑人员应把提高出版物质量作为神圣职责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97.
三审制是我国出版业发展的基本制度之一,是编辑本质活动得以完成的保障.针对出版业中复审流于形式的状况,本文分析了复审的重要意义和功能,提出现代出版依旧需要传统的三审制,现代出版呼唤传统复审的归位.  相似文献   
998.
陈彤彬 《传媒》2006,(6):35-36
<秋光>杂志是由广东省委老干部局主办的,迄今已20年.这些年我们走过了几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为离退休干部工作服务,当时叫<广东老干部>.  相似文献   
999.
夏云  吕月辉 《传媒》2006,(8):65-65
企业电视媒体面对的是职工和家属,它宣传的范围小、受众少,但是同样也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本质要求和职责所在.我们在宣传报道中体会到,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就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坚持"三贴近"原则.  相似文献   
1000.
覃晓光 《传媒》2006,(9):58-61
用思想内容强化舆论引导力 新闻事件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任何一家媒体都不可能有闻必录,不加选择地报道所有的新闻事件.它们必须根据自身的性质、定位、目标,选择性地报道新闻.尽管我们把真实、客观作为我们传播新闻的准则,但在选择报道什么新闻、如何报道这些新闻的时候,媒体是有自己的判断、立场和倾向的,它们和那些彰显在新闻评论中的编辑部的意见、观点一道,或显性或隐性地展开对舆论的引导,而引导能力的强弱,往往取决于报道和评论所达到的思想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